[实用新型]可充电亚无绳电话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4506.0 | 申请日: | 200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85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文革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B1/3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清方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无绳电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话机,尤其是一种可充电的新型亚无绳电话机。
背景技术
亚无绳电话机是介于有绳电话机和无绳电话机之间的一种中间产品。现有的亚无绳电话机是在普通电话机的基础上,对普通电话机电路部分作了适当的改进,并将电话机手柄采用无线联接而成,所谓对普通电话的电话机的电路部分的改进,是指在原有普通电话机的基本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座机语音低通藕合电路、座机调制/解调电路和座机发射/接收电路;在手柄内增加了手柄语音低通藕合电路、手柄调制/解调电路和手柄发射/接收电路;这种亚无绳电话机既克服了有绳电话机的曲线限制,可以将手柄和座机的距离拉至几米远;同时又比无绳电话机的电路简单、成本低,发射功率也低。如中国专利文献CN2412331所公开的一种亚无绳电话机和中国专利文献CN2586308公开的改进型亚无绳电话机,就是此类亚无绳电话机,但是,这种亚无绳电话机存在电路复杂,集成度不高,而且需频繁更换手柄电池,使用相当不方便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延长电话机无绳手柄的使用时间的可充电亚无绳电话机。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电路简单、音质清晰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可充电亚无绳电话机,包括电话机本体和无绳手柄,所述电话机本体至少包括座机语音低通藕合电路、座机调制/解调电路和座机发射/接收电路;所述无绳手柄至少包括手柄语音低通藕合电路、手柄调制/解调电路和手柄发射/接收电路;在所述电话机本体的电路中还包括有一个DC/DC转换电路,所述DC/DC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外接直流电源输出端相接,所述DC/DC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位于电话机本体上的无绳手柄搁置部的外露充电金属弹片相连;所述无绳手柄采用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的两极与位于无绳手柄下部的外露金属弹片相接。
在所述电话机本体的外壳上设有电源插座,所述电源插座两端与所述DC/DC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DC/DC转换电路包括二极管D1、三极管Q1、稳压管Z2、电容C5、C6、C7、C8,及电阻R5,外接电源经二极管D1、三极管Q1变压后,再经稳压管Z2、电容C6、C7稳压后,通过电阻R5输出,与座机外露充电金属弹片相接(见图4)。
所述电话机本体(1)的电路包括二极管D18、电阻R149、R151、R150、电容C129、C127、C128、C36;三极管Q22,电感L9、L12组成的通用超再生接收电路接收到手柄发射的调制射频波,并将其信号通过电容C132、R148、C147、C133组成的语音低通电路进入到语音调制/解调IC U1的18脚,经过U1的内部语音解调电路,将解调出的语音信号由语音调制/解调IC U1的第10脚输出,此语音信号经过由电容C125、C124、R146组成低通滤波回到语音调制/解调IC U1的11脚,再由R147、C126与语音调制/解调IC U1的第11、12脚内部电路放大,由语音调制/解调IC U1第12脚输出,最后由电阻R162、R163、C144、C145组成的二阶滤波电路(C2)后输入到语音调制/解调IC U1的第14脚,最后解调好的语音信号经由语音调制/解调IC U1的15脚经电阻R166、电容C146送到主机的外线发送电路(见图4)。
在电话机本体内受话电路输出端通过接头BTXI-1,电容C141,电阻R157,电容C135组成的发射低通语音藕合电路送到调制/解调ICU1的3脚,经过集成电路U1的内部语音调制电路调制,调制后的语音信号由调制/解调IC的2脚输出到由电阻R156、R155、R154,电容C140、C138、C139,二极管D128,电感L11、L10,三极管Q24组成的通用的高频振荡发射电路发射出去(见图4)。
所述无绳手柄(2)的受话电路通过送话器的接口HMIC-1,电容C56,电阻R40,电容C50组成语音低通滤波电路(c2)与语音调制/解调IC U3的3脚相接,经过集成块U3内部调制电路经过集成块U3的2脚输出到由电阻R36、R39、R38,电容C55,C53,C54,二极管D3,三极管Q10,电感L7,L8组成通用高频发射振荡电路发射(见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文革,未经吴文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45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智能泉涌式洗眼器
- 下一篇:货物运输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