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电机保护电路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41547.4 | 申请日: | 2006-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05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文富 |
| 主分类号: | H02H7/085 | 分类号: | H02H7/085;H02H7/09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115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电机 保护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电机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电机的运行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往往会有过流、过压、缺相等现象发生,这样的情况发生后会对电机带来不良后果。参看图1,现有技术中,电机保护器应用较多,往往是在电机进线上耦合交流互感线圈,由此产生的电压给电机保护器供电,使得电机保护器起到保护电机的作用。在微电机领域,由于微电机工作电压较低,在微电机进线上耦合的交流互感线圈产生的电压,难以为电机保护器提供足够的工作电压,致使现有技术中的电机保护器难以应用在微电机领域,如果对电机保护器采用外接供电的话,会使得整个电路过于复杂,其稳定性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微电机保护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微电机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电源电路部分I和保护器电路部分;所述电源电路部分I中,二极管D1正向串接二极管D1,电阻R1正向串接稳压二极管D3,二极管D1、电阻R1和电阻R2的公共端一支串接电容C1后连接到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3和电阻R2的另一公共端,二极管D1、电阻R1和电阻R2的公共端另一支正向串接稳压二极管D4、电阻R3后连接到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3和电阻R2的另一公共端,其中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3和电阻R2的另一公共端作为电源电路部分I的一个+12v输出端,稳压二极管D4、电阻R3的公共端作为电源电路部分I的另一个+5.1v输出端,给保护器电路部分供电;所述保护器电路部分中,交流互感器L1、L2、L3分别耦合微电机M的三根相线,交流互感器L1的次级线圈产生的电压经二极管D5和电容C3整流后连接到比较器T1的正端,比较器T1的负端经电阻R5连接到电源电路部分I的+5.1v输出端,比较器T1的输出端反向串接二极管D6、电阻R6后连接到电阻R7和电容C4并联电路的一端,电阻R7和电容C4并联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源电路部分I的+5.1v输出端;所述保护器电路部分中,交流互感器L2的次级线圈产生的电压经二极管D7和电容C5整流后连接到比较器T2的正端,比较器T2的负端经电阻R5连接到电源电路部分I的+5.1v输出端,比较器T2的输出端反向串接二极管D8、电阻R10后一支路连接到电阻R7和电容C4并联电路的一端,电阻R7和电容C4并联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源电路部分I的+5.1v输出端,比较器T2的输出端反向串接二极管D8、电阻R10后另一支路连接到比较器T3的负端,比较器T3的正端经电阻R8连接到电源电路部分I的+5.1v输出端,比较器T3的输出端反向串接二极管D9、电阻R11后连接到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继电器J连接到电源电路部分I的+12v输出端;所述保护器电路部分中,交流互感器L3的次级线圈产生的电压经二极管D10和电容C6整流后连接到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经电阻R12连接到比较器T2的负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一支与交流互感器L3的次级线圈连接构成回路,三极管Q1的发射极另一支经电阻R13连接到比较器T3的正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三支连接到三极管Q2的发射极。
作为优选,所述电源电路部分I中,稳压二极管D4两端并联电容C2;所述保护器电路部分中,交流互感器L1的次级线圈产生的电压经二极管D5和电容C3整流后串接电阻R4再连接到比较器T1的正端;所述保护器电路部分中,交流互感器L2的次级线圈产生的电压经二极管D7和电容C5整流后串接电阻R9再连接到比较器T2的正端。
本实用新型对原有电机电路结构稍加改进,充分利用微电机供电电压为微电机保护器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具有结构设计巧妙、布局合理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机保护器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源电路部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保护器电路部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文富,未经杨文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15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带药剂的一次性注射器
- 下一篇:中小型供配电系统送电、停电授权控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