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载缓释的液压千斤顶油泵回路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0928.0 | 申请日: | 200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18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周浩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浩良 |
主分类号: | B66F3/24 | 分类号: | B66F3/2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洪新 |
地址: | 311301浙江省临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液压 千斤顶 油泵 回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千斤顶,尤其是具有负载缓释结构的液压千斤顶。
背景技术
一般的液压千斤顶在空载释放时能保持较为平稳的下降速度;但承受了负载后,由于缸内压力增加,使释放时油液的流速加大;常规的千斤顶在负载释放时,操作者需小心缓慢地开启泄油阀来保证负载平稳下降,但如使用者为初用者或操作不慎,就可能引起负载快速下降,从而造成安全隐患。近年来,国内外均对千斤顶负载时的下降速度进行了规定,通常千斤顶承受载荷时打开泄放阀,其下降速度不得大于150MM/S。中国专利申请200420078326.8公开了名称为“一种带有液压缓释装置的液压部件”专利申请。其技术方案是将放油阀杆设计成前端与放油孔密封,后端有较大间隙,通过密封端与后端的依次作用保证放油阀杆在少量转动时千斤顶慢速下降,而再转动后会快速下降的作用。但该方案仍存在结构复杂、加工困难,且操作使用时麻烦的缺陷,并且在放油阀杆转动过大时仍然存在快速下降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液压千斤顶油泵回路的改进,该千斤顶油泵回路应能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在缸内油压增加时能自动减小泄油量,确保负载缓释,并且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载缓释的液压千斤顶油泵回路,包括定位在机架上的油缸、通过输油管路输油以驱使油缸活塞运动的油泵、分别导通油缸和储油腔的放油回路和控制放油回路的放油阀,所述的放油回路与油缸内腔相接处设置有自动阻尼结构:在油缸内腔端部的放油回路上依次设置有阻尼孔和弹簧孔,较大的阻尼孔和较小的弹簧孔之间的连接处形成一台阶,油缸内腔依次通过阻尼孔、弹簧孔以及放油阀与储油腔导通,阻尼孔中置有一可滑移运动的阻尼,阻尼的圆周面与阻尼孔孔壁具有一定的间距,阻尼的端面与所述的台阶之间形成一阀口,阻尼上制有贯通阻尼的泄油孔或者在其与弹簧的接触端面上制有贯通端面的泄油槽;另有一弹簧置于弹簧孔中并施力于阻尼使阻尼具有往油缸内腔方向运动的趋势。
所述的阻尼圆周面与阻尼孔孔壁之间的间距为0.1-1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空载时由于油压较小,阻尼被弹簧力推离阀口,油缸内的油液能经过阻尼的圆周面与阻尼孔孔壁的间距中较大量地泄至弹簧孔,然后从弹簧孔、放油阀流至储油腔,达到快速下降的功能;负载时,由于缸内压力大,在释放时的油压和油液的滞力克服弹簧力并推动阻尼往弹簧方向运动,直至关上阀口;此时油缸里的油液只能通过阻尼上的泄油孔流出,或者在阻尼端面的泄油槽中泄出,由于流量急剧减小,所以油缸活塞的运动被迫减慢,达到了负载时慢速下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自动阻尼结构巧妙地利用了负载前后油压的变化,在缸内油压增加时能够自动减小泄油量,取得了负载缓释的效果,完全确保了使用安全;另外所设计的结构又非常简单,不但不易产生故障,经久耐用,而且制造容易,成本也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图5均为图3中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分别表示阀口打开和关闭的状态。
图6是图3中的C-C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阻尼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阻尼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浩良,未经周浩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09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