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出端子的组合电器件盖板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40664.9 | 申请日: | 2006-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67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 发明(设计)人: | 郁文川;张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孜 |
| 主分类号: | H05K7/00 | 分类号: | H05K7/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袁忠卫 |
| 地址: | 315028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引出 端子 组合 器件 盖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器产品上的引出端子的组合电器件盖板。
背景技术
现有引出端子的组合电器件盖板,包括有引出端子和金属盖板,每个引出端子设置于起隔离作用的端子座中,并且引出端子在金属盖板上的设置,以盖板中心的外围排列,即在盖板中心位置没有设置引出端子,则这样的排列结构会出现以下缺陷,首先是,引出端子在金属盖板上排列数量有限,一个组合电器件盖板其上一般只能安装二至三个引出端子,最多不能超出四个,如果超过四个,则金属盖板的体积要做得很大,这样就会超过电器规定的标准而无法使用;其次是,上述结构的组合电器件盖板使用不安全,理有是,引出端子的组合电器件盖板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当电器使用时,日期一长或在意外情况下,电器件盖板中的金属盖板内部气体会膨胀,将金属盖板向上顶触而凸起,从而使金属引出柱与内部金属连接片或线的联接点拉脱,可以达到电器防爆的功能,但由于引出端子其排列结构不合理,金属盖板向上凸起的情况不均匀,导致一些引出端子的金属引出柱与内部金属连接片或线的联接点拉脱,而另一些引出端子的金属引出柱与内部金属连接片或线的联接点未拉脱,即未切断电源,从而导致电器发生意外事故,严重的还会危及人的生命,所以上述结构应作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设计结构合理、使用安全且在盖板上能安装多个引出端子的组合电器件盖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引出端子的组合电器件盖板,包括有引端子和金属盖板,引出端子置于起隔离作用的端子座中,引出端子的引出柱与金属连接片或线联接点之间设置有防爆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盖板其中间设置有一引出端子,其余的引出端子分布于金属盖板中间引出端子的周围的金属盖板上。
作为改进,所述金属盖板中间引出端子的端子座外周可设有带散射状隔板,其余引出端子为均匀地分布于散射状隔板的隔腔中;所述金属盖板其上可设置有三至十个引出端子,具体可以按需要而定。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引出端子其前引出端可选择为螺杆、插头或插片,其后引出端为金属引出柱;所述插片可采用单片式、双片式、三片式或四片式,或者在金属盖板上同时采用有单片式、双片式、三片式和四片式的引出端子。
再改进,所述金属引出柱的引出端呈铁钉状与金属连接片相连接,能有效地保证引出柱与金属连接片安全脱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在金属盖板的中间设置有一个引出端子,其余的引出端子分布于盖板中间引出端子周围的盖板上,这种结构的优点,首先是,引出端子在金属盖板上排列数量有效增加,一个组合电器件盖板在体积符合电器标准的情况下,其上安装引出端子的数量可达十个,能充分地满足在一个组合电器件盖板上能输出多个信息的功能,不仅减少了组合电器件盖板的数量,而降低成本,而且,也能有效减小总体电器的体积,为电器节省了更多的空间;其次是,上述结构的组合电器件盖板使用更安全,理有是,因其中有一个引出端子设置于组合电器件盖板的中心位置,当电器使用时,日期一长或在意外情况下,电器件盖板中的金属盖板内部气体膨胀而将金属盖板向上顶触而凸起时,中间的引出端能使向上凸起的膨胀力将其均匀分布到金属盖板上的作用,也就是说,会迫使膨胀力将金属盖板同时、均匀地向上顶起,从而使设置于金属盖板上的引端子的金属引出柱与内部金属连接片或线的联接点及时拉脱,达到及时切断电源的作用,有效地避免了电器意外事故的发生;还有,所述盖板中间引出端子的端子座设计呈散射状隔板,其余引出端子为均匀地分布于散射状隔板的隔腔中,这样能进一步起到引出端子之间的隔离作用,即称二次隔离,从而使电器使用更安全;再有,金属引出柱的引出端呈铁钉状与金属连接片相连接,从而保证了金属引出柱与金属连接片能安全脱离,及时切断电源。所以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很有实用性的产品,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以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在旋转90度后的后视图;
图4是图1中I部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孜,未经张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06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