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胶塞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40035.6 | 申请日: | 2006-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72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林作钱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作钱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7;B29C45/40;B29L31/5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红英 |
地址: | 317513浙江省温岭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模具,具体属于制造注射器胶塞专用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虽然明知天然橡胶的一氧化物超标,会影响人类的健康,但注射器胶塞基本上还都采用天然橡胶制造(美国严格规定注射器胶塞的原料不能采用天然橡胶)。注射器的胶塞可用PVC和PP弹性体注塑成型,这两种料的弹性都比天然橡胶差,在实际应用中,因时间、气候、硅化等因素导致注射器出现泄漏现象,从而不能从根本上逆转天然橡胶作为注射器胶塞原料的趋势。
目前用PVC和PP弹性体、采用顶部或潜伏式进料方式注塑的胶塞都为二道密封环,即上边缘和底边缘二道密封环,此结构胶塞的环尖处半径较大、凸出不明显,从而造成脱模困难、胶塞外观难看、密封性不好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胶塞模具,这种模具浇口从产品内腔进料,产品外表面无缺痕,且脱模轻松、胶塞落料顺利,采用这种模具制造出的胶塞环尖处半径小、凸出明显,并且胶塞的密封性好,与注射器筒壁间的阻力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胶塞模具,其特征在于:由定模、动模依次叠合组成,内设置有多个模腔,每个模腔在动模里面设置型腔镶套、和在型腔镶套内的顶杆,在定模的第三分型面板里面设置型芯阶梯镶套,型芯阶梯镶套内成型有点浇,在定模的第一分型面板里面设置拉料钉镶套、在定模的第二分型面板里面设置拉料钉,型芯阶梯镶套底部和型腔镶套、顶杆上部、第三分型面板围成的间隙形成型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点浇下端逐渐缩径成型浇口凝料易断点。
它还设有顶板,所述动模与顶板间设有复位机构。
所述复位机构由复位杆和复位弹簧组成,复位杆的上端设置在动模的动模板、动模挡板部位,下端与顶板的顶杆固定板固定。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浇口从产品的内部顶端进料,产品外表面无缺痕;2、型腔设立在动模部分,开模时脱模轻松、胶塞落料顺利,大大提高了生产率;3、顶杆设立在产品的外顶部,注塑时排气畅通。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模腔的结构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注塑完毕后第一分型面板的开始分型状态图;
图5、第二分型面板的开始分型状态图;
图6、第三分型面板的开始分型状态图;
图7、为胶塞脱模状态图;
图8、为胶塞脱模完毕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浇口从产品内腔进料的胶塞模具,其主要部分包括:定模1、动模2、顶板3、模脚4和动模固定板5五个部分,其中定模1通过导柱6上下叠合对位,定模1分为第一分型面板12、第二分型面板11、第三分型面板13,动模2分为动模板21、动模挡板22,两块板用螺栓连在一起,顶板3分为顶杆固定板31、顶杆支撑板32,两块板用螺栓连在一起,顶杆支撑板32与顶出杆9相连,动模挡板22、模脚4和动模固定板5用螺栓连在一起。动模2与顶板3间设有复位机构,该复位机构由复位杆102和复位弹簧101组成,复位杆102的上端设置在动模2的动模板21、动模挡板22部位,下端与顶杆固定板31固定。
在定模1的第一分型面板12、第二分型面板11、第三分型面板13,动模2的动模板21、动模挡板22里面设置有多个模腔7,每个模腔7在动模板21里面的部位设置型腔镶套71、和在型腔镶套71内的顶杆72,顶杆72的下端与顶杆固定板31固定,在定模1的第三分型面板13里面的部位设置型芯阶梯镶套73,型芯阶梯镶套73内成型有点浇81,点浇81下端逐渐缩径成型浇口凝料易断点84,在定模1的第一分型面板12里面的部位设置拉料钉镶套74、在定模1的第二分型面板11里面的部位设置拉料钉75、和在拉料钉上部的螺丝76,各镶件顶持在一起。型芯阶梯镶套73底部和型腔镶套71、顶杆72上部、第三分型面板13围成一定的间隙进而形成型腔85,该型腔85注塑后形成胶塞,模腔7通过点浇81、分流道82、直流道83和注塑口86相通。
使用时注塑机从注塑口86将料注入,料通过直流道83、分流道82、点浇81注入型腔85,注塑成型胶塞,当注塑完毕开模时,先从定模1的第一分型面板12的下端面开始分型,如图4所示,浇口凝料易断点84断裂,凝料留在拉料钉75上,分型至一定距离;然后第二分型面板11的下端面开始分型,如图5所示,拉料钉75离开凝料,使凝料自动脱落;再进行第三分型面板13的下端面分型,如图6所示,型芯阶梯镶套73离开胶塞,使胶塞留在型腔镶套71内;最后顶出杆9在注塑机顶杆推动下,推动顶板3,使顶杆72向前运动,如图7所示,从而把胶塞顶出型腔镶套71,胶塞全部自动脱落,注塑机顶杆复位后,顶板3在弹簧101的作用下复位,如图8所示,完成整个注塑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作钱,未经林作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400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