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面光源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9937.8 | 申请日: | 2006-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40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文晖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平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翟中平 |
地址: | 213214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LED管制作的面光源,属LED发光光源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专利号02102476.6、名称“发光二极管面光源的改良方法”,主要由扩散片、菱镜片、导光板、反射层、发光二极管、基板及侧边菱镜片所组成,其中侧边菱镜片置于发光二极管和导光板中间,利用发二极管产生的光,经侧边菱镜片集中光线后再从导光板的侧面射入,并经导光板表面的均光处理及反射层的光反射,最后透过扩散片和菱镜片产生平面光源。该结构主要用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光源。
发明内容
设计目的:设计一种能够利用多个LED发光二极管产生面照明效果和面装饰效果的面光源。
设计方案:1、设计思想:高亮度LED发光二极管在结构设计上系冷光源,不仅具有制造成本低、能耗小、亮度高、光线集中的优点,而且具有良好的光照效果,其使用寿命是普通照明灯泡的几十倍至上百倍,具有很高的推广使用价值,如果将其制成面光源,其用途将拓展的灯光装饰行业,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场前景。2、结构方案:一是采用绝缘板作为面光源的基板,该基板可以是平面结构,也可以是弧形结构,也可以是球状结构,目的使面光源的使用范围最大限度的得到扩展;二是基板的一面置有金属印刷线路板或金属丝,目的用于安装LED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使其构成完整的发光闭合电路;三是基板的另一面置有反光膜,该反光膜能够将LED发光二极管漫射到后部的光源反射到前方,提高LED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照度;当该反光膜为金属反光膜时,该金属反光膜不仅能够起到反光的功效,而且能够作为LED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点。
技术方案1:面光源,它包括稳压限流器(6),面光源的绝缘板(2)的一面为LED线路板(1)、另一面为反光膜(3),位于反光膜(3)与导光板(5)间的多个LED管(4)连接在LED线路板(1)上且构成LED发光光源。
技术方案2:面光源,它包括稳压限流器(6),面光源的中空绝缘板(2)一面为导电金属丝(7)或金属板、另一面为反光膜(3),位于反光膜(3)与导光板(5)间的多个LED管(4)的正极穿过中空绝缘板(2)与导电金属丝(7)或金属板连接、负极与反光膜(3)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环保节能;二是使用寿命长;三是既可制作面照明灯具,又可制作装饰灯和装饰图案。
附图说明
图1是面光源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面光源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面光源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平面面光源或弧面面光源或球面面光源,它包括稳压限流器6,稳压限流器6系现有技术,在此不作叙述。面光源的绝缘板2的一面为LED线路板1、另一面为反光膜3,反光膜3粘贴或复合在绝缘板2的另一面,其粘贴或复合的工艺系现有技术,在此不作叙述。LED线路板1为印刷线路或金属丝线路且LED发光二极管的线路板制作工艺系现有技术,在此不作叙述。位于反光膜3与导光板5间的多个LED管4连接在LED线路板1上且构成LED发光光源,也就是说,多个LED管4安装在LED线路板1,导光板5安装在LED发光二极管上,导光板应满足可切割性,透光率高,散光均匀,受热变形系数小的材料制作。绝缘板2为中空绝缘板。LED管4的正极连接面为散热面。
实施例2:参照附图2。面光源可以根据需要制成平面面光源或弧面面光源或球面面光源,它包括稳压限流器6,稳压限流器6系现有技术,在此不作叙述。面光源的中空绝缘板2一面为导电金属丝7或金属板、另一面为反光膜3,导电金属丝7或金属板用于与LED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反光膜3为导体,用于连接LED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位于反光膜3与导光板5间的多个LED管4的正极穿过中空绝缘板2与导电金属丝7或金属板连接、负极与反光膜3连接,也就是说,也就是说,多个LED管4的正极与导电金属丝7或金属板连接、负极与反光膜3连接,导光板5安装在LED发光二极管上。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说明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内的发明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文晖,未经王文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99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机面板按键体
- 下一篇:气缸压力传感器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