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用热风供应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9464.1 | 申请日: | 2006-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97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梁明;刘伍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明 |
主分类号: | F26B23/10 | 分类号: | F26B23/10;F26B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102206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风 供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热风供应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井筒采暖广泛使用的热风供应系统是锅炉加空气加热室换热系统和管道式热风炉换热系统,前者因为其工程造价高、能源利用率低以及必须有水处理系统配套等原因,已逐步被市场所淘汰,而后者虽然工程造价有所降低,不需要水处理系统,但其耗煤多、能源利用率低且设备寿命短的缺点依然存在。
美国兰诺克斯公司(Lennox)(Industrial Furnace Vol1-26 No.4Jul.2004)拥有一种“带脉冲燃烧器的冷凝式热风炉”的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冬季室内采暖温度(一般为18℃)比烟气露点温度低得多的特点,将室内冷空气(即热风炉的回风)与烟气进行间壁式换热,降低烟气温度到露点温度以下,回收烟气的显热和潜热,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其具有二级换热器,可以提高热风炉的效率。但是它主要用于冬季家庭和厂房加暖,不适合用于井下恶劣的环境。
黑龙江农垦科学院披露了一种“JL一70型及RL一500型热风炉”(《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No.5 P9-P10)。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多头异向螺旋槽换热技术。热流提(指烟气)每秒钟在换热器内可变换四次旋向,大大加强了热流体紊流状态,传热效果可提高30%-40%;螺旋槽设计成外凹内凸形,既增加了热流体和冷流体(指空气)双侧的换热面积,又改善了削弱流体换热的流动边界层的低换热状态。换热器的冷热流体均采用了负压引风,且高温烟气的压力远远低于热空气侧的压力,因此烟气不会泄漏到热空气中去。由于解决了泄漏问题,保证了热风的洁净。该炉还采用了全封闭式双层保温措施和余热回收装置,大大减少了散热损失,回收余热40%以上,使其热效率提高到75%以上。但是该实用新型的热效率还是不能满足资源日益短缺的要求。其主要适用于对食品进行烘干。此外,其燃源用的是煤,虽然有沉降室,但是其烟尘还是不可避免的,对换热器寿命影响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经济、热效率高的矿用热风供应系统。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保、节能的矿用热风供应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矿用热风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煤气发生炉和与该煤气发生炉气体相连通的作为燃烧换热装置的蓄热式热风炉,所述煤气发生炉将所输出的燃烧气体经过燃气输入管道通入到所述燃烧换热装置中,在其中燃烧由蓄热体蓄热并以冷烟气形式输出,所述燃烧换热装置还可选择性地与冷空气输入管道相通,在冷烟气输出后,燃烧换热装置与冷空气输入管道相通,冷空气以相同通道经过燃烧换热装置并以热空气形式输出。
所述燃烧换热装置包括位于顶部的供气体燃烧的一个燃烧室、设置在该燃烧室下游的接收热烟气、蓄积热并接收冷空气而散热的蓄热体、以及设置在蓄热体下游的供冷烟气导出和供冷空气导入的气体导入导出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蓄热体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所述蓄热体配备有控制阀门,当控制阀门处于第一位置时,冷空气通过第一蓄热体,热烟气通过第二蓄热体,当控制阀门处于第二位置时,热烟气通过第一蓄热体,冷空气通过第二蓄热体。从而实现流动和换热过程不间断持续进行。另一种可选的设计方案是也可以设置两个燃烧换热装置,所述燃烧换热装置为并列设置的两个燃烧换热装置,配备有控制阀门,工作时采用“一烧一送”的工艺,所述燃烧换热装置配备有控制阀门,当控制阀门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燃烧换热装置处于加热冷空气的状态,冷空气通过第一燃烧换热装置中的蓄热体被加热后输出;第二燃烧换热装置处于燃烧蓄热状态,热烟气通过第二燃烧换热装置中的蓄热体,将热量传递给蓄热体。当控制阀门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燃烧换热装置处于燃烧蓄热状态,热烟气通过第一燃烧换热装置中的蓄热体,将热量传递给蓄热体;第二燃烧换热装置处于加热冷空气的状态,冷空气通过第二燃烧换热装置中的蓄热体被加热后输出。所述蓄热体优选为均匀充满在燃烧换热装置中的多个球状蓄热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矿用热风供应系统还包括混风装置,混风装置与所述燃烧换热装置气体相连通,并与其他冷空气通入管道气体相连通,在其中进行冷热风的混合。
优选地,所述燃烧换热装置配置有冷风鼓风机,在所述混风装置下游设置有引风机,燃烧换热装置设置有检测其中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控制系统依据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同时控制鼓风机和引风机的压力,将燃烧换热装置内的压力保持在零压或者微负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明,未经梁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94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