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滑钩结构改良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38966.2 | 申请日: | 2006-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03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 发明(设计)人: | 廖英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英熙 |
| 主分类号: | A62B1/14 | 分类号: | A62B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春发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逃生滑降挂钩,尤指一种可以手控操作,并且配合缆索滑降的挂钩,使得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或紧急状况时作为逃生使用的安全设备。
背景技术
基于消防安全的考量,目前的建筑法规已明确规定一栋建筑物的户数达到一定数量以上后,便需要设置至少特定数量的缓降机,以备万一发生火灾时能让高楼上的人员逃生。
如图1所示,逃生设备包括有卷索机10与滑钩装置11两大部分,卷索机10的结构是在一外壳101内部收纳有卷索轮102,卷索轮102则卷绕缆索103,且缆索103与固定环组104结合形成一斜线,俾使滑钩装置11悬挂于该缆索103上,且将安全带105绑于人体而扣于滑钩装置11的扣环孔106内,当滑降逃生时藉人体的重量自然地往下移动,利用该机械结构,使逃生人员保持适当的速度往下移动,进而使人体安全地落至地面。
但如图2所示,为一习有吊挂装置的滑行逃生挂钩110,对于一般人而言较无安全性,且该习有的滑轮111较无缓降机制,滑轮111表面圆滑,所以当逃生人员于逃生落地时,常常会因冲击力过大而受伤,所以本实用新型即针对习有的缺点加以改善,对于平时缺乏演练的一般民众来说增加其安全性,相对地减少其伤害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手控操作,并且配合缆索滑降的挂钩,使得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或紧急状况时作为逃生使用的安全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滑钩结构改良,包括有一固定握把,其一端设置有一弯钩,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扣环孔,该固定握把的一侧设有与第一导轮座组合的第一导轮;而活动握把与固定握把相互枢接活动,其侧面设有与第二导轮座组合的第二导轮及锁定装置。
其重点在于第一导轮与第二导轮的外侧形状皆为齿状,而第一、第二导轮座上设有锥形凸块,第一导轮与第二导轮则与第一、第二导轮座上的锥形凸块摩擦产生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如此的结构设计具有缓冲机制,当逃生人员于逃生落地时,不会因冲击力过大而受伤,对于平时缺乏演练的一般民众来说增加其安全性,相对地减少其伤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习有实施例图;
图2为习有滑钩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握把与活动握把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钩的导轮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滑钩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滑钩的导轮使用状态图。
【图号说明】
10 卷索机 11 滑钩装置
101 外壳 102 卷索轮
103 缆索 104 固定环组
105 安全带 106 扣环孔
110 逃生挂钩 111 滑轮
2 固定握把 20 弯钩
200 弯钩内径 201 枢接孔
202 斜面 203 抵挚部
204 侧边 21 扣环孔
23 第一导轮 230 轮面
231 锥形角 232 中心轴
24 第一导轮座 240 凹孔
241 螺孔 25 片体
250 锥形凸块 251 螺孔
252 螺栓 26 螺栓
3 活动握把 30 第二导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英熙,未经廖英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89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车辆制动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