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道车辆铸造车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8616.6 | 申请日: | 2006-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78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治纲;宋国祥;孙延东;刘满军;左跃;马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爱碧玺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17/00 | 分类号: | B60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竞 |
地址: | 037038***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道 车辆 铸造 车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铁路、轻轨或地铁的铁道车辆,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铁道车辆上的铸造车轮。
背景技术
我国铁路、轻轨或地铁车辆上使用的铸造车轮主要由轮辋、轮缘、辐板和轮毂构成,其中辐板一般呈内凹弧形曲面。目前,这样的车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车轮经过多次磨损需要进行旋修后才能再使用,而旋修后变薄的轮辋1会造成辐板内侧面7与驼峰编组站处的车辆下限界8碰撞(参见图2),从而影响驼峰编组站对车辆进行正常的编组作业,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这个问题尤其在火车提速后更为突出;另外,现有的车轮在铸造过程中由于辐板曲面的位置与铸模的排气塞位置靠近,排气塞容易被烧损,石墨型砂衬清理起来也比较困难,使制造成本提高、生产率下降。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合理的辐板曲面形状,不但可以解决车轮在旋修后不与车辆下限界碰撞的问题,而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是人们希望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车轮所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合理辐板曲面形状的铸造车轮,该车轮在旋修后不会与车辆下限界碰撞,制造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车轮由轮辋、轮缘、辐板和轮毂构成,辐板曲面设计成内凹弧形,其中车轮轮辋内侧圆半径与轮辋内侧面所在平面和辐板内侧面相交所成圆半径的差在大于100,小于或等于150毫米范围内。
另外,本车轮辐板最薄处的厚度为21~31毫米,以提高车轮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车轮辐板形状进行了改进,减小了辐板的弧形曲率,降低了辐板的内凹度,使轮辋内侧面所在平面和辐板内侧面相交的交线上移,试验证明在本辐板曲面的限定范围内,即使对不同的轮型,轮辋厚度旋修至极限值时也不会发生与车辆下限界相碰的现象,故保证了车辆的正常编组作业。
2、由于减小了现有辐板的弧形曲率,所以在制造过程中辐板曲面的位置与铸模的排气塞位置相对远了,故排气塞不容易被烧损,石墨型砂衬清理起来也比较方便,因而可以提高工装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3、本实用新型对车轮辐板的厚度也进行了合理调整,相对加厚了辐板最薄处的厚度,试验证明在本实用新型辐板厚度的限定范围内,车轮在制造过程中无缩孔和缩松现象,提高了产品质量和车轮运行的安全度。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刨视图;
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标记所代表的名称如下:
轮辋1,轮缘2,辐板3,轮毂4,车轮轴心线5,本辐板内侧面6,现有技术的辐板内侧面7,车辆下限界8,轮辋内侧面9,下踏面10,轮径测量基线11,铁轨12,本交线A,现有技术的交线A’,车轮的不碰撞值H,辐板最薄处厚度L,车轮滚动圆半径R1,轮辋内侧圆半径R2,交线A所成圆半径R3,轮辋厚度S。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不同附图中的相似结构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图1是本车轮的立体图,从图中可见本车轮是由轮辋1、轮缘2、辐板3和轮毂4构成,辐板3呈朝内侧凹的弧形曲面,图中还示出了车轮轴心线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爱碧玺铸造有限公司,未经大同爱碧玺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86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丝绳排绳器
- 下一篇:人工养殖鱼池的均匀增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