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式纤维束过滤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8523.3 | 申请日: | 2006-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573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郑贵昶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贵昶 |
主分类号: | B01D24/00 | 分类号: | B01D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士***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纤维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纤维束过滤器,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油压缸加压以提升过滤密度的纤维束过滤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使用纤维为过滤材,在过滤时须使用孔隙度较小的纤维材,而在清洗时其孔隙度则要越大越好,此为一矛盾的现象与缺点。因此,名称为“纤维束过滤器”的专利提供一解决上述问题的过滤器,其主要包括有一槽体、一气压缸、圆锥型加压器及多个纤维束所制成的滤材所组成,气压缸设置于槽体上端,其上设置至少一圆锥型加压器,穿设于槽体内,由气压缸的作用可上下移动,槽体内位于圆锥型加压器下方设有中空环状的纤维吊板,下吊设有多个纤维束所制成的漏斗状滤料;当圆锥型加压器受到气压缸作用向下移动时,可压迫纤维束平均向外堆挤,使得纤维束间的孔隙变小而密度变大,以进行过滤作用;当圆锥型加压器受到气压缸带动向上移动时,纤维束得以放松,而使得纤维束间的孔隙变大以便于达成清洗目的。
然而,现有技术实际使用时却有下列缺点:
1、现有技术使用气压缸制造过滤密度,气压缸的压力愈高则过滤密度亦高。气压缸一般可使用的压力约为8-13kg/cm2,所能产生的过滤密度约为50-100微米,其过滤效果约与砂滤器的效果类同。如在过滤时经过了一段时间,槽体内的滤材因污染度的增加,操作压力亦会跟着增加,因而产生了与气压缸下压力相反的反作用力。当反作用力大于气压缸的下压力时,圆锥加压器及气压缸因不能抗拒反作用力而缓缓上扬,因而不能维持原有密度,此时,过滤密度由50-100微米变为数百微米,继而失掉了应有的过滤密度及过滤效果,导致过滤器完全失效。
2、现有技术中的垂直式圆锥加压器在下压时,当垂直部分达到可穿过滤层时,垂直部分与滤材接触部分的过滤密度相等,即维持同一密度,但却失掉了愈压愈紧密度增高的优点及功能,使密度可持续增加的功能失却。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改良式纤维束过滤器,以改善上述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式纤维束过滤器,所述改良式纤维束过滤器提出一种以油压缸取代现有气压缸设计的改良式纤维束过滤器,以提升过滤密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式纤维束过滤器,所述改良式纤维束过滤器提出一种具倾斜面的加压器,且加压器的水平切面的最大面积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纤维通道,以使纤维束过滤时为最紧密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式纤维束过滤器,其包含中空槽体,中空槽体的顶端下方及底端上方分别设有出水口及入水口,中空槽体内设置纤维吊板悬吊多个纤维束并以加重吊板使纤维束平均分布;包含至少一加压器的油压缸位于中空槽体顶端,加压器则穿设于纤维吊板的中空位置上。依此结构过滤水时,水可由该入水口进入该中空槽体内,流经该纤维束、该加压器、纤维吊板,由该出水口排出过滤后的水。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以油压缸取代现有气压缸设计的改良式纤维束过滤器,以提升过滤密度,并利用具倾斜面的加压器,其中加压器的水平切面的最大面积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纤维通道,以使纤维束过滤时为最紧密的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以油压缸取代现有气压缸设计的改良式纤维束过滤器,以提升过滤密度,可增加过滤密度约百倍,使用一台或两台油压缸则足以与操作压力在槽体内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相抗衡,并彻底避免加压器及油压缸上扬的事情发生,因而免于失效。
其次,利用具有倾斜面的加压器,其中加压器的水平切面的最大面积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纤维通道,使纤维束过滤时为最紧密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改良式纤维束过滤器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改良式纤维束过滤器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改良式纤维束过滤器的加压器推移纤维束的示意图。
图中:
12中空槽体 38反洗气入口阀
14防水盖 40纤维吊板
16防水垫片 42纤维束
18水管 44穿孔
20入水口 46纤维通道
22反洗水入口阀 48加重吊板
24原水入口阀 50油压缸
26压力计 52枢轴
28清水出口 54加压器
30清水出口阀 56杯状柱体
32正洗水出口阀 58圆锥体
34反洗水出口阀 60布气板
36正洗气入口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贵昶,未经郑贵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85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内胎式防刺轮胎结构
- 下一篇:智能型多功能医疗康复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