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公路护栏移动车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38300.7 | 申请日: | 2006-09-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23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 发明(设计)人: | 杨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殊 |
| 主分类号: | E01F15/02 | 分类号: | E01F15/02;B60P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73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公路 护栏 移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路护栏移动车,涉及公路中间护栏的移动设备,属于特种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公路护栏安装在公路的中间平分路面,虽然护栏解决了上下行车辆的安全问题,但不同时间上下行车流量不均,一个方向车流量大造成堵车,另一方向车行很少,在特殊情况下,又不能另划出一条安全行车道路,所以,公路面积得不到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利用本实用新型可解决公路护栏的移动问题,其功能可以方便的移动中间护栏增加一侧公路面积,在路口和特殊路段可以随意移动一段护栏增加一段公路的面积;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将一条中间护栏平分,增加出一条特殊安全道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本实用新型公路护栏移动车,采用特殊的专用底盘,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和主车梁,组成“门”字型车架。前车架内装有发动机、液压泵站,后车架内有移动装置的驱动机构。前、后桥包括同步油缸、角度传感器、双单向液控阀、换向阀,构成同步转向系统,此系统通过计算机来控制液压锁定机构和角度控制机构,使车体侧向直线行驶,从而改变作业宽度。前、后车桥采用静液压传动。横置式驾驶室能方便驾驶。“8”字型护栏轨道移动系统包括前、后调节器及“工”字型滑轨、链条,、滚轮、抓物器、驱动轮及驱动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公路护栏移动车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前、后桥的转向机构图,图4为图3液压原理图。
下面结合实施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参见附图1、图2图表示的是公路护栏移动车的“门”字型车架,图中4为前车架,5为发动机和液压泵站,3为前车桥;11为后车架,12为移动装置的驱动机构。31为移动机构的驱动轮,13为后车桥,10为主车梁通过30为横梁连为整体,主车梁两端连接前、后车架构成“门”字型车架,前、后桥采用静液压驱动。车架中部左侧8为横置式驾驶室,9为推拉门,驾驶室内21为前方向盘、22为档杆、23为横置式座椅、地板上有24为油门和制动踏板、26为后方向盘、29为仪表盘,25为计算机的输入键盘,横置式驾驶室能方便驾驶和观察。前调节系统和后调节系统结构相同,对角线安装在主车梁两端,主要用于移动作业时护栏不在正常位置时,对护栏位置进行调节。前调节系统中1为内调节机构,2为外调节机构,内、外调节机构安装在28为调节臂上面,15为调节臂的侧视图,14虚线为外调节机构的提升轨迹。20为提升机构,其功能是,当护栏移动车在作业途中在进入和退出时提升外调节机构。27为调节油缸的活塞端与调节臂中部铰接,底部同前、后车架的面铰接;调节臂底端与前、后机架的面铰接,作业角度由计算机控制,确保护栏和“门”字型车架侧向角度相同。“8”字型护栏轨道移动系统中17为“工”字型滑轨,从前车架的左侧,经主车梁底部绕到后车架的右侧,再向后经左侧绕回,经主车梁的上面绕到前车架的右侧,向前绕回对接形成“8”字型轨道。16为滚轮,安装在“工”字型滑轨两侧,下方装有6为链条、7为抓物器,虚线为链条和抓物器的沿“工”字型滑轨的运动轨迹,此运动轨迹即是护栏移动的运动轨迹。图3为前车桥的同步转向系统,以确保车体侧向直线行驶,并能改变作业宽度。33、40为左右减振器,也是前车桥同前车架的连接装置,34为主转向臂,其端部与35为转向油缸的活塞端铰接,中部与转向节连接,另一端和41为横拉杆铰接,横拉杆的另一端与44为副转向臂端部铰接,副转向臂的底部与另一侧转向连接,转向油缸底部与37为摇臂端部和38为同步油缸活塞端铰接,摇臂的另一端与36支座及角度传感器铰接,支座底部与车体焊接固定,同步油缸的底部与39同步油缸支架铰接,其底部与车体焊接固定。后车桥的同步转向系统与前车桥的同步转向系统相同。图4为同步油缸的液压原理图,47为电磁换向阀,45和46为单向液控阀,分别装在同步油缸的上、下腔,其功能是确保油缸无油压时活塞不动作,同步油缸经摇臂、角度传感器反馈回计算机,其只有通过计算机控制电磁换向阀才可动作。图中18为工作警灯、19和32为夜间工作照明灯。42、43为传动半轴,是与动力连接的地方。公路护栏移动车须使用专门的独立单元的护栏或链结构的专用护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殊,未经杨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83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铁列车用相对静止型广告装置
- 下一篇:复合冷库移动开启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