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向安全防拆螺栓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38269.7 | 申请日: | 2006-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88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鸿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鸿威 |
| 主分类号: | F16B41/00 | 分类号: | F16B41/00;F16B39/02;F16B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向 安全 螺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向安全防拆螺栓装置。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是以车床或攻牙刀或冲压或滚制螺牙成为一般无法防盗,市面常见的普通螺丝与螺帽,而已知现有的防盗螺丝须要特定的起子来转松与锁紧,当特定起子普遍流通就同时失去防盗功能,另外,一般防盗螺丝搭配垫片或垫圈筒实施锁紧后,所述的垫片或垫圈筒都无法旋转,也无法依需求搭配配件,当窃盗使用刀具或锯齿夹钳以暴力方式转动所述的垫圈筒后,就同时使防盗螺丝松脱了,且目前防盗螺栓装置并无法依需求在螺栓轴心增设配件又不失其防盗功能,且制造的方式较为特殊性与复杂性,另有锁紧后螺丝头部会扭断脱落的防盗螺丝,但只能锁至一定应力就无法再锁紧,故有松脱与浪费螺头物料之虑,不尽理想。
因此,综观以上分析,对于现有物品的诸多缺点,即为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所极欲解决的困难点的所在,实有必要提供一创新且富进步性的单向安全防拆螺栓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向安全防拆螺栓装置,使其防盗功能更全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向安全防拆螺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单向转动组件,搭配相对应的带动组件使用;一螺杆,设有螺牙,且轴心是设有至少一未贯穿孔螺牙或仅有一贯穿孔螺牙,直接连在所述的单向转动组件或配合单向转动组件与相对应螺帽锁紧标的物;一螺帽,是与所述的单向转动组件相对应,配合锁紧标的。
所述的单向安全防拆螺栓装置与被锁紧标的接触面,设置有阶梯立柱或卡止凸缘,所述的卡止凸缘是各种压花、或四方形、或四方锥形、或椭圆形。
所述的单向转动组件与螺帽的轴心是设有至少一未贯穿孔,或仅有一贯穿孔,并在所述的孔内壁圆周设置螺牙,或在单向安全防拆螺栓装置设有阶梯立柱。
所述的单向转动组件与螺帽的轴心是设有小于直径的至少一未贯穿孔,或仅有一贯穿孔,在孔内螺牙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的螺牙旋向相反的反向螺牙、或在所述的单向转动组件与螺帽外径圆周面、或在所述的单向转动组件内的其它孔中设置与所述的单向转动组件内螺牙旋向相反的反向螺牙,或在单向安全防拆螺栓装置设有阶梯立柱。
所述的单向转动组件与螺帽的孔内壁圆周,设置有螺牙,再特别设有一防盗插销,或在单向安全防拆螺栓装置设有阶梯立柱。
所述的单向转动组件与螺帽的孔内壁圆周设置有螺牙,且在所述的单向转动组件轴心处,设置一预留空间,或所述的预留空间设有至少一未贯穿孔,或在单向安全防拆螺栓装置设有阶梯立柱。
所述单向转动组件与螺帽,其外缘形状是圆柱形、或圆锥形、或平顶圆锥形、或圆弧形、或平顶圆弧形、角锥形、或花瓣形。
在所述的单向转动组件与螺帽之间增设一个垫圈筒,所述的垫圈筒外形是为圆筒形、或圆筒锥形、或圆筒风扇叶片形、或圆筒八角形、或圆筒花瓣形,在所述的垫圈筒的大孔,或再增设一紧配合垫圈筒上盖,加以封装。
所述的带动组件,是用于锁入所述的单向转动组件的螺牙,或一螺丝搭配螺丝起子或扳手,或是一与单向转动组件相对应的螺丝起子,或端部是设有至少一弯勾的起子。
还设有与所述的螺牙纹孔与贯穿孔尺寸相符的配件或LED发光组件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所述的单向安全防拆螺栓装置可增设配件与增加附加价值又兼具防盗功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单向安全防拆螺栓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单向安全防拆螺栓装置的螺丝起子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单向安全防拆螺栓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向安全防拆螺栓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单向安全防拆螺栓装置的第一实施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单向安全防拆螺栓装置的第二实施分解示意图;
图5-1是本实用新型单向安全防拆螺栓装置的第二实施组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单向安全防拆螺栓装置的第三实施分解示意图;
图6-1是本实用新型单向安全防拆螺栓装置的第三实施组合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单向安全防拆螺栓装置的第四实施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单向安全防拆螺栓装置的第五实施分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鸿威,未经张鸿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82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井绞车集流环
- 下一篇:IC卡燃气表内置电控球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