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造陶瓷复合材料部件的快速裂解炉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6054.1 | 申请日: | 200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87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闫联生;王涛;曹军宁;于义海;习俊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7B5/00 | 分类号: | F27B5/00;F27D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子安 |
地址: | 71002***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陶瓷 复合材料 部件 快速 裂解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浸渍-裂解(PIP)工艺制造陶瓷复合材料部件的快速裂解炉。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采用浸渍-裂解(PIP)工艺制造陶瓷复合材料部件的裂解炉为单层保温套,为了提高保温效果以降低能耗,通常保温套的厚度均在500mm以上。但随着保温性能的提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停炉后降温时间的延长,长达5天~8天,而通常工艺升温时间仅2天~3天,因此造成裂解周期长达7天~9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停炉后降温速度快且裂解周期短的制造陶瓷复合材料部件的快速裂解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造陶瓷复合材料部件的快速裂解炉,包括圆筒状的炉胆4,炉胆4内设置有用于放置陶瓷复合材料毛胚10的石墨托架11,炉胆4的外侧设置有发热元件5和内保温筒6,位于炉胆4的上端口设置有顶盖保温层2,顶盖保温层2上设置有炉盖1,穿过炉盖1和顶盖保温层2设置有排气管3,位于炉胆4的底部设置有炉底保温层13,炉底保温层13的下方设置有炉底14,穿过炉底14和炉底保温层13设置有进气管12,其特征在于:位于内保温筒6的外侧设置有具有开合功能的外层保温筒7,外层保温筒7与保温筒6位于同一条竖直轴线上;所述炉胆4的侧面设置有热电偶套管8,位于热电偶套管8内设置有热电偶9。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外层保温筒在降温过程中可以打开,因此缩短了降温时间,最快裂解周期仅为3天,大大短于目前裂解炉的7~9天的裂解周期,从而提高了陶瓷复合材料部件的制备效率;
(2)在停炉断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外层保温筒的打开程度来控制降温速率,从而满足不同降温工艺的要求;
(3)细长形炉胆裂解炉与同等直径的短粗形炉胆裂解炉相比,单次装炉量提高2倍以上,而且平均单件产品的保护气体N2的用量下降,具有生产周期短、产品成本低的特点,且适于工业化规模生产;
(4)可推广应用于C/C复合材料的碳化处理,同样具有降温速率快、碳化周期短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圆筒状的炉胆4,炉胆4内设置有用于放置陶瓷复合材料毛胚10的石墨托架11,炉胆4的外侧设置有发热元件5和内保温筒6,位于炉胆4的上端口设置有顶盖保温层2,顶盖保温层2上设置有炉盖1,穿过炉盖1和顶盖保温层2设置有排气管3,位于炉胆4的底部设置有炉底保温层13,炉底保温层13的下方设置有炉底14,穿过炉底14和炉底保温层13设置有进气管12,位于内保温筒6的外侧设置有具有开合功能的外层保温筒7,所述外层保温筒7为左右对称的两半结构,它与内保温筒6位于同一条竖直轴线上;所述炉胆4的侧面设置有热电偶套管8,位于热电偶套管8内设置有热电偶9。
所述炉胆4的长度与直径比为3-5∶1,炉胆4的直径为500~700mm。
所述内保温筒6的厚度为100~300mm,外层保温筒7的厚度为300~500mm,内保温筒6与外层保温筒7之间的距离为20~100mm。
所述外层保温筒7为左右对称的两半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未经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60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