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烤烟热风炉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35293.5 | 申请日: | 2006-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23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 发明(设计)人: | 吴中心;杨鸿秀;尹辅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科地烟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6B23/10 | 分类号: | F26B23/10;F26B23/02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浩 |
| 地址: | 450000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烤烟 热风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草加工的烤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烤烟热风炉。
背景技术
传统方式的烤烟热风炉的换热器和烟囱相互独立,需要单独设置烟囱和烟囱联箱,其结构较为复杂,制造和安装也比较困难,成本较高。横管结构的换热器抽力不足,烟气流动时阻力较大,不能确保在最大供热负荷时燃烧所需的风量。另外,清除烟囱尤其是换热器内积灰时既费时又困难,不能经常清理,造成烟囱内的烟气流速减缓,影响热交换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烤烟热风炉,以简化结构、方便清灰和安装、降低成本、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烤烟热风炉,换热室内底部中间安放有加热炉,加热炉炉体上方的换热空间内设置有至少两根兼作烟囱的立管式换热器,各立管式换热器的下端口与炉体的炉顶板上的烟气出口连通,各立管式换热器的上端口穿出换热室的顶板,在每根立管式换热器立管内均悬装有一扰流串。
所述的扰流串由换热器立管内立管中心轴线位置悬置的杆体及其杆体上自上而下串装固定的扰流片构成,各扰流片四周与立管内管壁之间留有烟气通过间隙。
所述的扰流片为圆形板片,各圆形板片通过其中心垂直固定在杆体上。
所述的扰流串通过其顶端设置的定位横杆吊装在换热器立管内。
所述的换热器立管上端口处于换热器立管中心轴线上安装有一滑轮,滑轮上绕装有一拉绳,拉绳的上端与定位横杆连接,拉绳的下端系在热风炉外。
所述的换热器立管上端口处安装一门形框,滑轮安装在门形框的横撑上,门形框的上方安装有烟囱顶罩。
所述的扰流串的顶端的定位横杆可沿门形框的两侧竖撑形成的扰流串移动导轨上下移动。
所述的立管烟囱式换热器立管的底端通过炉顶板对应位置处的对接套环对接定位、顶部由耐火混凝土顶板定位,对接套环由内外两个同心环或同心管头构成,立管烟囱式换热器立管的底端对应插装在内外两个同心环或同心管头的环形间隙内。
所述的换热室的顶部设有水平的出风口,换热室的底部设有水平的入风口,出风口内安装有排风扇。
所述的扰流串四周与立管式换热器管壁间设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效果如下:
1)兼作烟囱的立管式换热器由多根立式钢管组成,不仅有充足的换热面积,且有较高的传热系数,既是很好的换热器,又兼有烟囱的功能,可以使烟气在较高抽力和很小阻力下顺利排出,同时确保在最大供热负荷时燃烧所需风量;
2)采用立管式换热器,无须单独设置烟囱和烟气联箱,节约材料,成本低廉,制造和安装十分简单;
3)每根立管式换热器管内均安装有扰流串,对流经的高温烟气有很强的扰动作用,同时提高烟气流速,增大传热系数,强化了换热;扰流串又是极好的清灰器,可以在运行中随时进行积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2的B-B剖面图(放大);
图4为图3的C-C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烤烟热风炉的换热室内底部中间安放有加热炉,加热炉炉体1上方的换热空间内设置有三根兼作烟囱的立管式换热器,换热室由四周的砖墙23和混凝土顶板16围护而成,加热炉由砖砌的底座5支承固定,同时各支座之间形成了循环风底风道4。加热炉由炉体1、炉篦2、灰渣室3、清灰门6、炉门7、炉膛8、炉顶钢板9和对接套环25、炉底鼓风管24等主要部件组成。炉体1为钢板焊接件,炉篦2由若干根铸铁炉条组合而成;如图3、4中所示,炉顶钢板9为5mm厚的钢板,按照将要对接的双功能立管式换热器17管道的直径、数量与位置在此钢板上割好对应的孔洞,再在每一孔周围焊上两根不同直径的钢管短节,便形成了炉顶板对接套环25,可将换热器17管道方便地安装在套环中;炉底鼓风管24的尺寸应与配套鼓风机出风口尺寸相配合,出风口应安装逆止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科地烟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科地烟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52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硬材料合成用导电圈
- 下一篇:智能门户安全防盗报警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