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衬辊芯轴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5211.7 | 申请日: | 200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21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郑红专;赵林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红专 |
主分类号: | B21B29/00 | 分类号: | B21B29/00;B21B28/00;F16N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450001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衬辊芯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机的摩擦润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提高轧机摩擦润滑效率的背衬辊芯轴结构。
背景技术
在板材轧机的结构中,为了提高轧制钢板的刚度,适应不同板材的加工需求,常常采用背衬辊对中间支撑辊进行支撑,比如在塔形辊系中,十二辊轧机,二十辊轧机中,均采用了背衬辊对中间支撑辊进行支撑,不同的是前者采用了三个背衬辊,后者采用了四个背衬辊,背衬辊通过轴承与中间支撑辊接触。在工作时,来自工作辊的压力通过中间支撑辊传递至背衬辊,背衬辊承受来自多辊轧机的负荷,并通过背衬辊芯轴和鞍座将负荷传递给轧机的基架。背衬辊轴承的外圈与中间支撑辊线接触,将来自工作辊的负荷传递至背衬辊,内圈与背衬辊芯轴接触,将工作负荷传递至芯轴。在轧机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辊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因此背衬辊轴承和芯轴之间承受巨大的压力,在此种压力条件下,芯轴和轴承很容易损坏。为了提高背衬辊和轴承的使用寿命,除尽量改善背衬辊和轴承的结构设计外,最为重要的就是润滑,提高润滑效率,使得芯轴与轴承之间始终能有润滑油存在,合理润滑可以大大提高芯轴和轴承的使用寿命。
在现有技术中,背衬辊轴承的润滑主要是通过在停机状态下,维护人员在轴承座中加入适量润滑油,润滑油存储在轴承间隙中,在轧机工作过程中,润滑油重力和轴承内外圈的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渗透进入轴承与芯轴间隙,从而对芯轴和轴承之间进行润滑。
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缺陷:润滑油存储空间有限,润滑油量少,需要经常停机润滑。润滑油主要存储在轴承间隙,而轴承间隙有限,因此存储油量有限,而润滑油在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润滑油很容易损失掉,因此会造成在添加润滑油初期,轧机润滑效果很好,在轧机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润滑油量减少,润滑效果迅速降低。此时,如果不停机对轧机进行润滑,芯轴与轴承间的摩擦力将大大加大,如疲劳摩擦,将极易损害芯轴和轴承,减小其正常使用寿命。在板材加工过程中,有时候轧机需要长时间工作,不断地停机维护将造成具大的损失。由于润滑油进入轴承和芯轴间隙,主要依靠润滑油重力和轴承内外圈旋转的离心力来移动,因此润滑油进入轴承和芯轴间隙开始润滑很受限制,在润滑油减少之后,润滑效果大大折扣,这直接影响了润滑效果。这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缺陷,润滑效果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润滑油存储空间有限、需要经常停机润滑、润滑效果不稳定等缺陷,提供一种持续润滑、润滑效果良好的背衬辊芯轴。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面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背衬辊芯轴,包括轴体,所述轴体轴向开设有一通道,用于输送润滑油,所述轴体径向在安装背衬辊轴承处开设有通油孔,所述通油孔从芯轴外表面与所述通道贯通。
优选地,所述通油孔还可为多个,彼此成一定角度,分布在所述轴体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通油孔位置所在的轴体外表面开设有环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通油孔中放置油雾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持续润滑,持久润滑。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背衬辊芯轴中开设一通道,用一定压力可将润滑油压入到油道中,再通过在轴体表面开设的通孔渗出从而对芯轴和轴承进行润滑,润滑油的供给方式迥然不同与现有技术,因此可以实现润滑油源源不断地供给,油量供给可以不受限制;供给时间也不受限制,即使不停机器,同样也可供给润滑油,以润滑芯轴和轴承。
2、润滑效果好。因为有疏油管道,润滑油不会因为重力作用和离心力的作用的减少而减少,当润滑油从轴体通孔中流出之后,通道中又会补给新的润滑油,因此润滑油量不会减少,在轴承和芯轴表面的油量可以保持在充足状态,不会因为润滑油的损耗而减少,可以始终保持良好的润滑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衬辊芯轴实施例一的轴向剖面图;
图2为本图1所示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衬辊芯轴实施例二的轴向剖面图;
图4为本图3所示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背衬辊芯轴实施例三的正视图;
图6为油雾分离装置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油雾分离装置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红专,未经郑红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52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