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电子纯净香烟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5072.8 | 申请日: | 200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79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民;王山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玉民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A24D1/18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君燕 |
地址: | 450000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电子 纯净 香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电子纯净香烟。
背景技术
香烟有害于身体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常识,但是人们尽管知道香烟的危害,由于常年的习惯,部分人仍然离不开它,对香烟产生了依赖性,为此人们研制出了一种能够替代香烟的代用品“电子香烟”,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电子香烟大都是四分体结构或者三分体结构,由智能电池部分、发热体部分、烟油仓部分和吸嘴部分构成(三分体结构中烟油仓部分和吸嘴部分连接在一起),这种产品的外形结构烦琐,很不方便,更不实用。
另外,这种四分体结构或者三分体结构中的雾化管反复使用,在烟油雾化过程中大量烟渍积累在金属泡沫里,导致金属泡沫里滋生大量细菌。
特别是,用户难以掌握烟油仓的更换时间,常常出现烟杆上和烟嘴上的漏油现象,弄的手上嘴上都是烟油,很不卫生。这些烟油里含有高含量的尼古丁和高含量的烟用香精,一旦接触口腔黏膜,强烈的刺激性导致使用者的呕吐、头晕、恶心等现象,反而危害身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将发热体、烟油仓及烟嘴壳体三个部分合成为一次性一体化结构,直接与烟身(一种智能电池)配合使用,且密封好,结构简单,尺寸小,方便实用的一次性电子纯净香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一次性电子纯净香烟,包括有烟嘴和烟身,所述烟嘴由一个中空的壳体,烟嘴壳体内设有密封的烟油仓,烟油仓内设有烟油吸附物和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两端分别与电源输入端的两极相连,烟嘴壳体的前端设有吸气孔。
所述烟嘴壳体与烟身之间为螺纹连接或者插接。
所述烟嘴壳体的形状为圆柱形或鸭嘴形。
所述烟嘴壳体壁上位于螺纹连接或者插接处的一侧设有进气孔。
所述烟嘴壳体的前、后端设有一个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烟嘴部分是将烟嘴壳体与内部的烟油仓、烟油吸附物、发热体之间为一体安装,这样使得结构紧凑,体积小,而且密封也更好,作为一次性的烟嘴使用,吸烟者只需更换烟嘴,烟身内的智能电池部分可反复充电使用,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也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截面视图;
图3是图1中烟嘴壳体与保护罩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2、3所示的一次性电子纯净香烟,包括有烟嘴部分和烟身部分,所述烟嘴壳体13与烟身14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烟嘴由一个中空的壳体13,烟嘴壳体13的前端设有吸气孔1,也可以在烟嘴壳体13上位于螺纹的一侧处设有进气孔17。烟嘴壳体13内设有密封的烟油仓3,烟油仓3内设有烟油吸附物4和发热体5,所述发热体5的一端与烟嘴壳体13上的作为电极端的金属螺纹相连,发热体5另一端与置于烟油仓3内的电极棒18相连,且电极棒18的一端置于烟油仓3的外部,当烟嘴壳体13与烟身14旋合在一起时,烟身14上作为电极输出端的螺纹和簧片6分别与烟嘴壳体13螺纹及电极棒18相接触,可使发热体5与烟身14内的电路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人们吸烟时空气经由位于智能电池9前端灯罩12上的进气孔11进入智能电池9内,随即感应吸气开7关开启,并启动控制电路8工作,此时发光二极管10发光。此时,位于烟嘴壳体13内的发热体5通电发热,发热体5发热后使得烟油仓3内的烟油从靠近发热体5处逐渐雾化,雾化后的烟气通过烟油仓3与烟嘴壳体13内壁之间的间隙15并由吸气孔1里排出,以达到吸烟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也可在所述烟嘴壳体壁上位于螺纹连接或者插接处的一侧设有进气孔。
因电子纯净香烟是由烟嘴和烟身两部分组成,使用过程中烟油仓内的烟油耗尽时便可遗弃,只需更换烟嘴就可以了。而位于烟身内的电池电量耗尽后,还可通过外接的充电装置为电池充电。
为了保护使烟嘴壳体13内的电极棒18免受损坏,在烟嘴壳体13的前、后端还设有一个保护罩16、19。烟嘴壳体13的进气孔密封盖和吸气孔密封盖在使用前启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玉民,未经王玉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50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前纵梁
- 下一篇:经口气管插管防咬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