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强化传热回收能量的多结合用换气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34959.5 | 申请日: | 2006-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01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 发明(设计)人: | 牛献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牛献中 |
| 主分类号: | F24F7/00 | 分类号: | F24F7/00;F24F3/14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03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传热 回收 能量 结合 换气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暖通空调环境所用的空气与空气热交换的换气机。
二、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虽然能较好的调节空气的温湿度,但对空气的品质没能较好的解决。空调和供暖房间内封闭的空气免不了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成份,用空气净化方法如紫外线、光触媒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杀灭分解有害成份,但是CO2增高O2减少,各种杀灭或未杀灭的细菌、病毒残核积存,只有通过定期换新风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可是换新风如果没有能量回收,这将使空调和供暖耗能非常大。现有的能量回收方式有转轮式全热回收、板翅式全热回等。转轮式虽然效率高些,但存在新排风交叉污染。板翅式效率较低。它们还都存在着体积大、新排风进出口方位难以与建筑物结合、制造困难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很难大量广泛应用。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更高、密封性更好、制造容易,并且与建筑物、空调等结合性好,附加功能实用有效的换气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换气机主要由热交换器、风机、过滤器组成,两个风机分别位于与热交换器相连通的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中,通道的进风口设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器为折叠板热交换器。折叠板热交换器就是《端面成形密封的板式热交换器》(专利号:200610017967.6)中所述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傍可设傍路风管。过滤器、热交换器可设清洁装置。本换气机可以与窗户、窗横框、窗侧框、空调、蒸发冷却等结合。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换气机,由于折叠板热交换器具有逆流换热、无接触热阻、增大直接换热面、波纹扰动强化传热等特点,所以该换气机可以以尽可能小的风阻极大地提高热交换效率。由于折叠板热交换器两个折弯端面自然成形密封,两侧用型材压合密封,所以该换气机制造很容易、密封性也很好。由于设有傍路风管,所以不需要热回收时傍路双向换气风阻更小。由于设有清洁装置,过滤器上的集尘可受到吸尘力、刷扫力、离心力、反吹风以及消除静电或附加同性静电排斥力的多种力作用,或热交换器及新排风通道将受到与室外沟通的自身循环风作用,这些作用都能有效方便的清洁,所以该换气机能及时清洁不仅减少了自身二次污染,而且还使过滤风阻始终保持在较低值,从而使换气机的运行能耗进一步降低。由于折叠板热交换器的形状、大小、空气进出口方位都能根据需要灵活改变,所以该换气机不仅可以制成窗式、窗横框式、窗侧框式等与建筑物很好的结合,而且还可以与空调结合制成具有热回收换新风的空调,与蒸发冷却结合制成间接蒸发冷却式换气机,将多个折叠板热交换器如模块般叠置组合可制成模块组合式大型换气机。
总之与现有的多种能量回收换气机相比,该换气机不仅换热效率很高、密封性很好、运行能耗小,而且多种附加功能如清洁、傍路、遮阳等使用方便有效,并且制造容易,多结合应用范围很广。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即窗式换气机的剖视简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具体实施方式即窗横框式换气机的剖视简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简图。
图5是另一种窗横框式换气机的剖视简图。
图6是图5的N-N剖视简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具体实施方式即窗侧框式换气机的剖视简图。
图8是图7的C-C剖视简图。
图9是图7的D-D剖视简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具体实施方式即空调式换气机的剖视简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具体实施方式即蒸发冷却式换气机的剖视简图。
图12是图11的E-E剖视简图。
图13是图11的F-F剖视简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六个具体实施方式即模块组合式大型换气机的剖视简图。
图15是图14的G-G剖视简图。
图16是图14的H-H剖视简图。
图17是图15中所示的立管(54)的视图。
图18是图17的K-K剖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祥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牛献中,未经牛献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49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