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卷取机的卷筒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4916.7 | 申请日: | 200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52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郑红专;赵林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红专;赵林珍 |
主分类号: | B65H18/08 | 分类号: | B65H18/08;B65H54/46;B65H75/24;B21C47/28;B21C4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450001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取 卷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取机的卷筒,尤其是一种可以防止卷筒的扇形板和棱锥轴交界处发生形变的卷筒。
背景技术
在现代轧钢生产中,卷取机的用途是收集超长轧件,将其卷取成卷以便于生产、运输和储存。卷取机是轧钢生产的重要辅助设备,使成卷轧制主轧线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在带材和线材生产中均被广泛应用。在现代化的冷轧车间,卷取机还普遍用于剪切、酸洗、修磨剖光、热处理和涂镀层等辅助机组。
卷筒是卷取机的核心,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卷筒可以缩涨的卷取机大多包括一个棱椎轴1和其外面抵顶的扇形板2。如图3所示在卷取钢板前,首先要涨径,即棱锥柱1与扇形板2沿轴向相对运动,这样扇形板2的第二斜楔20和棱锥柱的第一斜楔10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使得扇形板2发生径向位移。如图4所示,在卷取钢板4的时候,因为径向的挤压力是非常大的,在第二斜楔20与第一斜楔10的交界部分会挤压出凸部200和100,因此在缩径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阻力,而且可能使得凸部100和200变得更大,甚至将棱锥轴1拉断。即使没有拉断,也会减小卷筒的使用寿命。
因此,现有的卷筒无法防止第二斜楔与第一斜楔的交界部分产生凸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卷取机的卷筒,可以防止扇形板和棱锥轴交界处发生形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卷取机的卷筒,包括:一个棱椎轴,其外侧具有数个第一斜楔;数个扇形板,其内侧具有数个第二斜楔,所述棱锥轴和扇形板利用所述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相抵顶;所述数个第二斜楔中的每个第二斜楔的底部均具有一个第二凹缺,所述数个第一斜楔的每个第一斜楔的底部均具有一个第一凹缺。
所述棱锥轴为四棱锥轴,所述数个扇形板为四个;或者所述棱锥轴为六棱锥轴,所述数个扇形板为六个;亦或所述棱锥轴为三棱锥轴,所述数个扇形板为三个;再或所述棱锥轴具有两个棱锥面和一个扇形面,所述棱锥面外侧具有第一斜楔;所述数个扇形板为两个;所述棱锥轴和扇形板利用所述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相抵顶。因此,本实用新型卷取机的卷筒有效地防止了扇形板和棱锥轴交界处发生形变。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卷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卷筒的剖面示意图图。
图3为现有卷筒涨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的卷筒卷取钢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卷取机的卷筒张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卷取机的卷筒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卷筒卷取钢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卷取机的卷筒的又一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卷取机的卷筒的再一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卷取机的卷筒的还一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的卷筒的扇形板第二斜楔的底端和棱锥轴第一斜楔的底端开有凹缺,使得第二斜楔的顶端与棱锥轴不接触,并且第一斜楔与扇形板的顶端不接触,无法发生形变。
如图5和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卷取机的卷筒的结构示意图和剖面示意图,包括一个四棱锥轴1和四个扇形板2,该棱锥轴1具有4个第一斜楔10,每个扇形板2均具有4个第二斜楔20,第一斜楔10与第二斜楔20抵顶,每个第二斜楔20的底部均具有一个第二凹缺201,每个第一斜楔10的底部均具有一个第一凹缺101。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卷取机的卷筒在涨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在涨径状态,第一斜楔10的顶端位于第二凹缺201边缘,第二斜楔20的顶端位于第一凹缺101的边缘。或者第一斜楔10的顶端位于第二凹缺201的上部,第二斜楔20的顶端位于第一凹缺101的上部亦可,其目的是使得第二斜楔20的顶端与第一斜楔10不接触,并且第一斜楔10的顶端与第二斜楔20不接触。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卷取机的卷筒卷取钢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在卷取钢板4后,虽然钢板4会产生非常大的径向的挤压力,使得扇形板2受到非常大的径向压力,第二斜楔20和第一斜楔10之间的压力非常大,但是,因为第一斜楔10底端的第一凹缺101的存在,使得第二斜楔20的顶端没有与第一斜楔10挤压,所以不会使得第二斜楔20的顶端与第一斜楔10的交界处产生形变,同样因为第二斜楔20底端的第二凹缺201的存在,使得第一斜楔10的顶端没有与第二斜楔20挤压,所以不会使得第一斜楔10的顶端与第二斜楔20的交界处产生形变。在收取钢材完毕后缩径时,可以顺利缩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红专;赵林珍,未经郑红专;赵林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49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电子装置的按键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对称形螺杆式空压机的螺杆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