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34757.0 | 申请日: | 2006-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64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讯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627 | 分类号: | H01R13/627;H01R13/639 |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为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五***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方面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连接器的插设锁扣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6-图8所示,为一般已知连接器的结构,其主要是于一主体5两侧的悬臂51外侧分别各设有一推杆53,以及于该两悬臂51的容槽52中分别各设有一锁勾6,其中该推杆53由该悬臂51一端一体延伸至上缺口510外侧,且并与该悬臂51间保持一细缝,该每一支锁勾6包括有一固定段60、一受力段61及一勾扣段62,该固定段60供嵌设固定于该容槽52的内侧壁,该受力段61弯折至该固定段60与该推杆53之间,且于该受力段61上冲压出一凸片610供顶抵于该推杆53内侧,另该勾扣段62延伸自该受力段61且一端由该容槽52延伸至该导引柱50中,于该端并具有一勾部620由该下缺口500凸出至外部。
如此,当由外部按压该推杆53时,该推杆53便会藉由该凸片610而推动该受力段61摆动,相对的该勾扣段62亦会随之摆动而使勾部620缩入该导引柱50中,以达到可将该连接器与连接器插座脱离的目的。
然而,由于该主体5为一塑料材质,而该主体5的推杆53又是由该悬臂51一端一体延伸至上缺口510外侧,且并与该悬臂51间保持一细缝,而且该推杆53与悬臂51的连结处非常的细,因此对于不了解其操作方式的使用者,很容易直觉的以为该推杆53用于供向外扳动操作,所以常会发生操作错误而将该推杆53扳断的情形,而且当该连接器插接于会产生高温的设备如显示器中时,其高温亦很容易使该推杆53与悬臂51的连结处产生老化,因而容易因施力而断裂,再者该由受力段61上向外冲压而倾斜一角度且呈尖锐状的凸片610,于推杆53推压时,亦很容易刮挖该推杆53内侧面,而因此易造成动作不确实,甚至无法锁扣的情形。
另外,请参阅中国台湾的证书号数为I251386的专利所示,其为另一已知的连接器结构,其主要是于绝缘体(主体)外包覆一导电外壳,以藉由该导电外壳来限制该杆(推杆)的外摆角度,进而解决上述推杆易因操作错误而扳断的问题,以及将该锁簧(锁勾)的一侧设一阶梯部来取代上述凸片的结构,以供解决上述凸片易刮挖该推杆内侧面而造成动作不确实的问题。
然而,该已知的连接器结构中其绝缘体(主体)为树脂材料制成,而且该绝缘体(主体)的主体部(悬臂)与杆(推杆)为一体成型,而该杆(推杆)与主体部(悬臂)的连结处又非常的细,因此其亦仍会具有因高温而产生老化并致使因施力而断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避免因操作方法错误而破坏,以及可防止材料老化而损坏或无法锁扣等情形的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器,包括一主体及两支锁勾,该主体具有一插入部及一连接部,该插入部可插设于一连接器插座中,且于该插入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导引柱,该连接部设于该插入部的背侧供一电缆线组装连接,且于该连接部的两侧分别具有一支悬臂,每一支悬臂上各设有一容槽,该容槽由悬臂的端部延伸至该导引柱内部,于该导引柱的外侧则具有一贯通至该容槽的下缺口,于该悬臂的外侧亦具有一贯通至该容槽的上缺口;该两支锁勾分别容置于各个容槽中,且每一支锁勾包括:一固定段、一施力段、及一勾扣段,该固定段嵌设固定于该容槽内侧壁,该施力段弯设于固定段一端,该勾扣段由该施力段经容槽延伸至该导引柱中,且于端部具有一勾部由该下缺口凸出至导引柱外侧,且该勾扣段可随着该施力段的摆动而使勾部缩入容槽中,其特点是:所述施力段可弹性摆动地延伸于该固定段的端部,且由该上缺口凸出至该主体外侧。
如此,藉由该施力段一体延伸于该固定段的设计,便可供使用者清楚的知道其操作方式是直接按压该施力段即可控制其勾部的伸缩,因此,不会有操作错误而破坏的情形发生,而且该由金属片一体成型的锁勾亦不会有因高温而产生老化致使损坏无法使用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侧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侧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已知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6所示连接器的前侧视图。
图8是图6所示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
1 主体 10 插入部
11 端子 12 导引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讯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讯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47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