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氨吹脱吸收塔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4482.0 | 申请日: | 2006-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77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林春明;陈泽枝;李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泽枝 |
主分类号: | C02F1/20 | 分类号: | C02F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3福建省福州市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吹脱 吸收塔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装置,特别适用于含氨氮的污水处理。
现有技术:目前,污水中高浓度氨氮的去除方法有吹脱法、沸石脱氨法、膜分离技术、MPA沉淀法、化学氧化法等多种方法。高浓度氨氮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运行费用较高。而采用生化法处理,由于高浓度氨氮的存在,生化处理不能保证正常进行,处理不达标。因此,污水中高浓度氨氮的去除比较常用的方法为吹脱法。吹脱法是在碱性条件下,利用氨氮的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之间的气液平衡关系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现有技术,有中国专利“01274455.7垃圾渗滤液氨吹脱塔”、“200420079296.2氨吹塔”。前者是采用二次液体分布器,双层填料床层,与大多数氨吹脱塔一样使用风机从塔底鼓入大量空气,从塔顶排出,因为所需风机的功率大,操作费用高。后者是采用百叶窗式气相进口,因此气相中的粉尘容易进入塔内,长期运行后,填料等会被堵塞,也会增加运行费用。两者均只对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吹脱,没有进行吸收,故吹脱出的氨气仍会污染大气环境,仅仅只是污染物的转移,没有做到污染物彻底的去除。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吹脱后废气不含氨气的氨吹脱吸收塔。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在吹脱塔体顶部叠加一个吸收塔体,吸收塔体自下而上设置有吸收液出液器、气液分离均布装置、吸收填料层、吸收液分布器、除液器、风帽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吸收塔与吹脱塔相结合的利用使废水处理后的氨气被吸收去除,废气不造成二次污染——大气污染。同时结构紧凑、简单合理、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吸收液分布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气液分离均布装置、吸收液出液器示意图。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在吹脱塔体(13)顶部叠加一个吸收塔体(1),吸收塔体(1)自下而上设置有吸收液出液器(12)、气液分离均布装置(6)、吸收填料层(4)、吸收液分布器(3)、除液器(8)、风帽(19)组成。
吸收液出液器(12)是在吹脱塔顶部、吸收塔底部上设置一个呈锥台形的收集斗,收集斗中央为圆孔,外沿与吸收塔底外壳内圆紧密结合成集液容器,同时在对应收集斗底部的塔底内圆壁上开设一个出液口。也可以直接利用吹脱塔顶部的几何形状作为收集斗。
气液分离均布装置(6)是在收集斗中央圆孔边缘垂直固定几根竖杆,竖杆上固定一个锥形罩,此锥形罩外圆直径比收集斗中央圆孔直径略大。
吸收填料层(4)结构为底部水平固定一个格栅盘支架(5),格栅盘支架(5)外圆与吸收塔外壳内壁相接触,格栅盘支架(5)上重叠放满多层塑性填料。塑性填料可以是泰勒花环、多面空心球、旋转球之类填料。
吸收液分布器(3)是由配液箱、布液管及均流布液堰组成,配液箱为面积与吸收填料层(4)顶部面积相对应的并固定其上的开口向上的空心容器,配液箱底部设有纵横均匀相间的密布小孔,均流布液堰水平固定设置在进液管下方、配液箱中部空间,均流布液堰可设多个在配液箱中间均布,每个均流布液堰为开口向上的长方形液槽,液槽上部的长宽边均布连续锯齿式缺口。如此结构的目的在于进液管液体先流入均流布液堰后,再从均流布液堰四周锯齿式缺口均匀溢出,液体平均分配流到配液箱中,因为多个均流布液堰的均布,使配液箱底面均匀受液,再由配液箱底孔纵横方向都可均匀流入填料吸收层。
除液器(8)结构与吸收填料层(4)结构同样。
风帽(19)为锥台形倒斗状罩,锥台外圆与吸收塔外壳固定连接。
吹脱塔由外壳、出废水管(14)、进风管(16)、气体分布器(17)、吹脱填料层(11)、废水分布器(10)、进废水管(9)、除液器(8)、出气口组成。也可以用常规的吹脱塔。
废水由进废水管(9)输入,经废水分布器(10)后均匀向下流入吹脱填料层(11),空气由进风管(16)送入经气体分布器(17)后往上流入吹脱填料层(11),吹脱填料层(11)中放满多层塑性填料,使废水与废气弯弯曲曲互为逆向流动加大接触面,使氨解吸进入空气,从而达到废水去除氨氮的目的,吹脱后的废水在塔底收集后外流进一步处理。而从吹脱填料层(11)向上流动的废气进入除液器(8),由于除液器(8)中塑性填料的作用,小液滴受阻滞流下滴,废气上升。含有氨气的废气则进入吸收塔二次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泽枝,未经陈泽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44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管荧光灯的节能转换装置
- 下一篇:合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