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陀螺连续测斜仪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33974.8 | 申请日: | 2006-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86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 发明(设计)人: | 岳步江;吕伟;王晋麟;张晓丽;牟春雷;孙芳;邹家泉;王树林;李世扬;石明泉;伍平;李守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万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7/022 | 分类号: | E21B47/0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之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耿慕白 |
| 地址: | 100070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陀螺 连续 测斜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斜仪,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以自寻北并且能够在磁性环境中对井身轨迹进行连续测量的陀螺测斜仪。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对油田开采中,对生产井进行复测和技术改造(侧钻)过程。通常地,常规的连续测斜仪是通过对地磁场的测量,计算得到井身方位值,而生产井的带磁套管直接影响了对地磁场的测量,因此,需要一种在磁性环境下进行井身连续测量的仪器,而陀螺连续测斜仪就是满足这种需求的仪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陀螺测斜仪为美国国际科学钻井公司的Keeper陀螺测斜仪,可对井身连续测量外径为φ45mm。国内使用的进口陀螺仪大部分使用的是框架陀螺仪,斜度一般不能够大于40°,方位精度在30°左右,但仍然不能满足在很多恶劣环境下的工作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缺陷而提供一种抗恶劣环境的以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为传感器的陀螺连续测斜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陀螺连续测斜仪,包括地面设备和井下仪器,其中,井下仪器包括连接设备、保护总成、隔温设备以及探管,所述探管包括旋转惯性体、数字电路舱和二次电源舱,所述旋转惯性体还包括三轴向正交的加速度计以及两轴向正交的陀螺仪。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陀螺连续测斜仪,还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陀螺仪为光纤陀螺仪。
所述陀螺连续测斜仪内还设有蓄冷体,该蓄冷体至少部分地与光纤陀螺紧密连接。
所述光纤陀螺共用一个光源。
所述光源位于蓄冷体内。
所述蓄冷体包括与光源连接的接头,以及内腔、槽和外壁真空夹层。
所述隔温设备包括保温瓶体,瓶体内设有吸热体,瓶体端部设有隔热筒,所述隔热筒与所述探管相连。
所述隔热筒内塞有石棉。
所述探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保温瓶体内。
所述地面设备和井下仪器之间通过可变恒流源电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总成、减震器等结构,使得陀螺测斜仪的井下仪器设备能够提高它的抗压、抗震、抗冲击能力;同时,通过旋转惯性体内的三轴向正交的加速度计以及两轴向正交的陀螺仪的协同作用,可以实现自动寻北和连续测量;而将光源置于蓄冷体内,并设有隔温设备,如此便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耐高温程度,所以,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可抗恶劣环境、自寻北和连续测量等优点,并且能够适应于丛式井、加密井、老井改造等有磁性干扰的井身测量,测速可以达到3000米/时,测量密度可以达到8点/米,克服了现有磁性测斜仪的使用局限性和现有陀螺测斜仪单点测量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井下仪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探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惯性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蓄冷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隔温设备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二次电源舱的电路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数字处理舱的电路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可变恒流源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案: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陀螺连续测斜仪的示意图,包括地面设备1和井下仪器2,其中,地面设备包含地面主机11、计算机12和记录设备,所述井下仪器2包括连接设备3、保护总成4、隔温设备5以及探管6,所述探管6包括旋转惯性体61、数字电路舱62和二次电源舱63,其中,旋转惯性体61还包括三轴向正交的加速度计71、72、73以及两轴向正交的陀螺仪81、82。其中,地面设备1所连接的钢丝电缆通过连接设备3与井下仪器2相连,保护总成4具有提高井下仪器2的抗压、抗震功能,隔温设备5可以将井下仪器2的整体与井下高温环境相隔离,以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温度和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万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天万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39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