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放电灯焦距调整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33446.2 | 申请日: | 2006-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18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 发明(设计)人: | 钟承兆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田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V14/00 | 分类号: | F21V14/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敬强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电灯 焦距 调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放电灯焦距调整结构,特别是可以因应不同厂牌汽车照明灯的规格而调整光源焦距的设计。
背景技术
一般汽车前方的照明灯(俗称「头灯」或「大灯」)均具有切换远光灯或近光灯的功能,以便于符合不同的行车路况要求。
高压放电灯(或称「氙气灯」)由于亮度是传统灯泡及卤素灯泡的数倍,且照射出来的灯光较接近自然光,因此目前普遍受到驾驶人的欢迎而换装,甚至在一些高级车种更列为标准配备。
已知的高压放电灯是将灯管结合在一灯座,使用时再将灯座组装在汽车前方的照明装置。但是,因为不同的车型,其所能配合的灯座也只限于特定的规格,而传统的高压放电灯又只是针对特定规格的车型需要将灯管固定地结合在该种规格的灯座,因而这种高压放电灯座也只能配合在特定厂牌汽车的照明装置才能获得应有的光源焦距;如果将这种传统的灯座组装在其它厂牌的汽车,则无法获得应有的光源焦距。此外,已知高压放电灯在组装于灯座时,只能从一个方向(通常是灯座的后端)穿设于灯座中心孔再固定,因此组装的灵活性无法再进一步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目的在于改良前述传统高压放电灯的灯座无法自由调整光源焦距,以致于无法适用于其它厂牌汽车安装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使高压放电灯可以从灯座的前端或后端组装于灯座,藉以提升组装的灵活性。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系提供一用来安装高压放电灯的基座,以及一用来与该基座组合的灯座;所述灯座具有一主通孔以及邻接于该主通孔的侧通孔,该灯座的侧壁至少设有一个贯通至所述主通孔内的沟槽;所述基座具有一管体,该管体具有一中心孔与一接近且平行于中心孔的侧孔,所述管体外壁面设有复数垂直于该管体轴向的槽孔,该基座可以从灯座的上方或下方同时穿入该灯座的主通孔与侧通孔,并且自由地轴向移动以调整焦距,再利用一C形扣件插入该灯座的沟槽与基座的槽孔而将基座与灯座固定。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在将高压放电灯安装于不同厂牌汽车时,可以依各个照明灯的反射罩的弧度而调整光源焦距;调整时,只要将C形扣件从灯座卸下,便能使结合高压放电灯的基座和灯座轴向自由移动,当调整好焦距后,再将C形扣件插入灯座的沟槽与基座的槽孔,以将基座固定于灯座,从而固定该焦距。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各主要组件组合关系之立体分解图。
图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各主要组件组合关系之平面分解图。
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组件组合完成后之立体图。
图4为显示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组件组合完成后之平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放电灯焦距调整结构,包括有一基座1、一灯座2、一高压放电灯3与至少一C形扣件4;其中,所述基座1具有一管体11,该管体11的端部具有一中心孔12以及接近且平行于该中心孔12的侧孔13,所述管体11外壁面设有复数垂直于该管体轴向的槽孔14,且该些槽孔14贯通至该中心孔12;所述中心孔12用来组装高压放电灯3的一端,高压放电灯3另一端则延伸出导电金属31,导电金属31再回转180□,并在导电金属31外部套设绝缘管32,然后使导电金属31延伸进入基座1内部,进而和设在基座内部的电子组件电性连接。相对安装高压放电灯的基座1另一端则设置导线,并在导线设置用来连接至汽车电气设备的接头。
所述灯座2的较佳实施例是在中央设置一贯通相对两端的主通孔21,以及邻接于该主通孔21的侧通孔22,该灯座2的侧壁至少设置一个贯通至所述主通孔21内的沟槽23;此外,在灯座2相对两侧的外壁面可以进一步分别设置一凹部24。前述基座1可以从灯座2的上方或下方同时穿入灯座2的主通孔21与侧通孔22。
所述C形扣件4的厚度小于所述沟槽23与槽孔14,且在C形扣件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突出的耳部41。
前述各组件组合时,是将已结合了高压放电灯3的基座1从灯座2前方或后方穿入灯座的主通孔21与侧通孔22,并且依照明灯之反射罩(图中未显示)的焦距而调整高压放电灯3相对于灯座2的位置后,再将C形扣件4插入沟槽23,同时一直插入基座1的槽孔14,最后让两耳部41卡入灯座2两侧的凹部24而定位,利用C形扣件4将基座1与灯座2固定在一起,其组合后的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田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田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34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通带频率选择表面
- 下一篇:设置有可插拔无源光器件的单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