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合节能石墨导电瓦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2749.2 | 申请日: | 2006-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61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吴旺河;吴绍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旺河;吴绍杰 |
主分类号: | H05B7/11 | 分类号: | H05B7/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5116福建省尤溪县***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合 节能 石墨 导电 | ||
1、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炼行业的矿热炉电极把持器技术领域,它是把持器中的一种导电瓦,适用于石墨电极和碳素电极。
2、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和已知矿热炉电极把持器中的导电瓦大都采用纯铜、铜合金等材料制造,这是由于纯铜、铜合金材料在常温下(20℃)导电性能较好,但是也存在以下的不足和缺点:
1、由于铜的导电性能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用铜材料制造的导电瓦存在着随炉温升高电阻而增大的缺点,不利于在高温中使用。2、由于铜的熔点较低,容易被烧坏,大大缩短了使用周期,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3、金属铜导电瓦与电极两种材料的接触难以压紧和吻合,时常产生打弧(火),铜导电瓦被电弧烧坏产生漏水报废,造成停产更换铜瓦,对正常生产非常不利。为了改变金属铜导电瓦的缺点,如专利号“97229472.4”、专利名称为“带有石墨瓦的工业硅炉把持器”中所述到的,这种构造仍然存在缺点:由于把持器水套与导电板和石墨块多种互相联接为两个半环形,其体积庞大不利于在大型电炉、大规格电极中使用,同时对下放电极和松紧电极带来困难,而且对检修也有不利因素。
3、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耐高温、不打弧、体积小、使用方便、节能、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的导电瓦。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导电瓦本体、导电管底座、导电板以及带弧面的石墨瓦。其特点在于:导电瓦本体采用钢铁制造而成,导电瓦本体内面为形状且呈长方框架槽型。这种框架主要由本体V形面和左右两块压紧侧板连接构成,形成四个不同角度的长形平面,这种不同角度的长形平面是供嵌装石墨瓦使用,由于导电瓦内侧V形角度和左右两侧压紧侧板的几何角度的不同,有利于石墨瓦的固定且具有稳定性能好的优点,同时又保护了石墨瓦,起到防护抗氧化和预防石墨瓦破裂的作用。
导电瓦本体的顶端设有铜管插座,插座采用紫铜制造,铜管座带有两个圆锥形插口,插口下部与冷却水道连接,作为通电、通水接口使用。铜管插座上平面侧边与导电板连接,起到将电流输入石墨瓦的作用。导电板的固定在导电瓦本体的V形面上,并与导电瓦本体成为一个整体,有效清除导电板与导电瓦本体之间产生打弧的现象,导电板另一面与石墨瓦连接,构成一片整体的三合节能石墨导电瓦。
这种构造用铜量少,降低导电瓦成本;导电瓦本体采用钢铁制造,刚性好、熔点比铜高,具有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廉的优点;导电瓦内弧面采用石墨材料,具有耐高温性能,同时具有温度升高电阻反而越小的特性,对节能降耗非常有利。经试用,使用寿命比铜瓦长3-4倍,同时节电效果达16%。导电瓦制造成本比铜瓦下降50%以上,检修方便,并适合各种大型矿热炉和大规格电极中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4、附图说明
图1(主视图)、图2(俯视图)为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导电瓦本体,2-铜管座,3-铜管座插口,4-冷却水道,5-本体绝缘座,6-石墨瓦,7-压紧侧板,8-铜导电板,9-铜管安装固定孔,10-导电瓦吊装孔。
5、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导电瓦本体(1),本体顶部设有铜管座(2),铜管座有两个带锥度的插口(3),插口(3)下部与冷却水道(4)连接,作为电源和冷却水进出的连接。导电瓦本体(1)内侧型腔槽内装嵌石墨瓦(6),石墨瓦(6)与铜导电板(8)平面连接,导电板(8)上端与铜管座(2)连接。电源由铜管座(2)进入导电板(8),再进入石墨块瓦(6),石墨瓦(6)内弧面与电极接触,形成电源通道。图示中(5)为导电瓦本体绝缘座,(9)为铜管安装固定孔,(10)为导电瓦吊装孔。上述结构形成一片三种材料合一的石墨导电瓦整体。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矿热炉容量的大小配制不同规格和数量的导电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优点效果正如前叙,此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旺河;吴绍杰,未经吴旺河;吴绍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27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悬浮隧道内部分区形式
- 下一篇:弹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