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层膜充气垫片气阀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2178.2 | 申请日: | 2006-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55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郑澄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澄 |
主分类号: | F16K24/06 | 分类号: | F16K24/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1天***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层 充气 垫片 气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用在充气垫片或充气包装袋内的气阀。
现有技术
现有的包装防震材料有瓦楞纸和气泡塑料膜,以及充气包装袋。在现有充气包装袋中,所提供的充气防震袋都用到了一种单向充气阀,该充气阀的结构是:该充气袋被分割成若干气路独立的充气筒,在每个充气筒的进气口设有两层与塑料薄膜平行的气阀薄膜,由于薄膜具有柔韧性,当充气时,外部气压高于防震袋充气筒内的气压,两层气阀薄膜被吹开,气体可以顺利进入充气筒内;充气结束后,筒内气压高于外部气压,而且充气包装袋因充气而膨胀,进气口附近的筒壁(即构成充气包装袋的两层塑料薄膜)不再是平行的两层薄膜,而是鼓成椭圆形,两层气阀薄膜被内部气压压向筒壁,并弯曲挤紧,从而封闭进气口,达到防止漏气的效果。该单向充气阀可以保证单个充气筒发生破损漏气时,其他充气筒内仍然保持充气形状,对整个充气袋的防震效果不会造成毁灭性影响。
现有技术中的两层气阀薄膜长度是相等的,在充气结束后,依靠两层气阀薄膜对齐的尾端相互挤紧而形成一个锁气口,实现充气筒内的单线密封,如果该锁气口出现破损,则很容易造成充气筒内的气体向外泄漏,气密效果不太理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充气垫片气阀。它采用三层气阀薄膜技术,中间的一层气阀薄膜长度短于两边气阀薄膜的长度,令上、下两层延长气阀薄膜的尾端相互挤紧,形成二次锁气口,对充气垫片各个充气筒内的气密进行双重保证,提高产品的密封可靠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充气垫片由两层塑料薄膜四周热压粘结封闭而成,在四周封闭边中间还设置有若干隔离线,两层薄膜在该隔离线上热压固定,将该充气垫片分割成若干气室独立的充气筒,各充气筒分别设有独立的进气口,所有进气口都设在共同的进气通道内,在每个充气筒的进气口位置设有单向阀;该单向阀包括夹在两层充气垫片外层薄膜之间并与之平行的上、中、下三层气阀薄膜,其中所述上、下气阀薄膜的长度一致,中层气阀薄膜的长度则短于该上、下气阀薄膜。
本实用新型的三层膜气阀通过增设中层气阀薄膜并延长上、下气阀薄膜长度的结构设置,在充气结束后,依靠内外压差将较短的中层气阀薄膜的尾端与另一气阀薄膜表面相互挤紧而形成第一个锁气口,而长度延长的上、下气阀薄膜的尾端相互挤紧,形成第二个锁气口,针对充气垫片各个充气筒内的气密实现了双重保证,提高了产品的密封可靠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充气垫片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单个充气垫片气阀在充气前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单个充气垫片气阀在充气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充气垫片气阀在充气前A-A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充气垫片气阀在充气后A-A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1-5中,各数字标号代表如下含义:
1-耐热阻隔层,3-进气口横封线A,4-进气口横封线B,6-充气筒热封线,7-通道入气口,8-充气筒尾部横封线,9-气室,12-充气垫片外薄膜B,13-充气垫片外薄膜A,14-气阀薄膜,15-热压点,16-气阀薄膜B,17-进气口,18-气阀薄膜C,21-耐热阻隔层,22-气室进气口,23-锁气口A,24-锁气口B,25-入货口,26-通道热压点。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气垫片由两层塑料薄膜12、13热压粘结封闭而成,在四周封闭边中间还设置有若干隔离线6、8,两层薄膜在该隔离线上热压固定,将该充气垫片分割成若干气室独立的充气筒,各充气筒分别设有与每个通道入气口7对应的独立的进气口17,所有进气口17都设在由进气口横封线3、4隔成的共同的进气通道内,在每个充气筒的进气口17位置设有单向阀,该单向阀包括夹在两层充气垫片外层薄膜12、13之间并与之平行的上、中、下三层气阀薄膜14、16、18,其中所述上、下气阀薄膜14、18的长度一致,中层气阀薄膜16的长度则短于该上、下气阀薄膜14、18。该气阀薄膜14、16、18的宽度与充气垫片外层薄膜12、13等宽,其长度则小于充气垫片外层薄膜12、13的长度;在与充气垫片外层薄膜13相邻的气阀薄膜14上、朝向该外层薄膜13的气阀薄膜14表面喷涂有耐热阻隔层21,在该耐热阻隔层21区域内设置有将上、中、下气阀薄膜14、16、18与另一充气垫片外层薄膜12粘结在一起的网状热压点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澄,未经郑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21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芝麻点陶瓷釉料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人造石的电磁成型装置及其配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