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扣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31466.6 | 申请日: | 2006-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98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建纲 |
| 主分类号: | A41F1/00 | 分类号: | A41F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扣结构,尤指一种凭借一组具有相同形状,且可相对连结的上、下扣合件结构,以节省制造与维修成本,且可在卡扣结构上形成图案与色彩的变化,适用在衣服、背包或鞋子等人身布品的卡扣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应用在衣服、背包或鞋子等人身布品的黏扣结构主要包括一对公、母带,其中所述的母带的一面设有具复数个环圈或毛绒状的针织布料,而公带的一面则设有复数个以合成树脂制成的凸出部,所述的凸出部可能为钩形,以紧密黏结公带的复数个环圈,而在使用者施以一定的力量后,则可让公、母带分离。
凭借上述结构,确实可达到多次黏结的效果,在使用上相当方便。但是,当公、母带经过多次的黏结与分离的后,母带一面的针织布料的复数个环圈或毛绒将会因多次的撕拉,造成断裂或变形,而失去黏结母带的作用。此时即需更换新的母带,相当耗费时间与金钱。
另外,上述黏扣结构虽然具有重复黏贴的功能,但由于材料的限制,在制造时主要是以单一的颜色为主,且呈固定形状的分布,在使用上相当单调。
再者,所述的公、母带必须分别加以制造,方可使公、母带达到相互黏结的作用,在制造成本上也比公、母带为同一结构时高出许多。
有鉴于此,为了改善上述的缺点,使人身布品的卡扣结构不仅能有效达到黏结人身布品的效果,节省制造与维修成本,且可在卡扣结构上形成图案与色彩的变化,以刺激销售,实用新型设计人积多年的经验与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身布品的卡扣结构,凭借一组具有相同形状且可相对连结的上、下扣合件结构,以达到黏结人身布品的效果,并节省制造与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身布品的卡扣结构,凭借于一基材的表面上设有复数个具有吸盘或钩部的凸出部,俾能使上、下扣合件能紧密连结,可在使用者施力后脱离,以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身布品的卡扣结构,凭借于一基材的表面上形成具图案区的复数个凸出部结构,俾能产生图案或色彩的变化,以刺激销售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人身布品的卡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具有相同形状的上、下扣合件,所述的扣合件分别包括:一基材;以及复数个凸出部,所述的凸出部的一端分别结合在基材的一表面;所述的凸出部之间分别形成一扣合部,对应卡扣另一扣合件的凸出部,上、下扣合件紧密连结。
所述的扣合件的复数个凸出部是以塑料射出方式成型在基材的一表面。
所述的基材是一纤维布。
所述的扣合件的基材与复数个凸出部是以塑料射出方式一体成型。
所述的凸出部的另端更设有一钩部。
所述的凸出部的另端更设有一吸盘。
所述的凸出部是呈波浪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设的上、下扣合件具有相同形状,且为塑料材质所制成,不但能有效节省制造成本,且不易损坏,以延长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所设的凸出部具有吸盘或钩部结构,能强化上、下扣合件的连结力量,使上、下扣合件有效连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凸出部呈波浪状时的组件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下扣合件的立体外观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下扣合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人身布品的卡扣结构;2、3上、下扣合件;21、31-基材;22、32凸出部;221、321-接合端;222、322-自由端;223、323-扣合部;4-上扣合件;5-下扣合件;41、51-凸出部;411、511-自由端;412、512-钩部;42、52-扣合部;6-下扣合件;7-凸出部;71-凸出部;711-自由端;72-凸出部;721-自由端;8-图案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设计人身布品的卡扣结构1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组具有相同形状的上、下扣合件2、3,所述的扣合件2、3分别包括一基材21、31以及复数个凸出部22、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建纲,未经何建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14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乳剂型超声造影剂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网络多业务处理方法和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