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扣具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31101.3 | 申请日: | 2006-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44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 发明(设计)人: | 陈舜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4B11/25 | 分类号: | A44B11/25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永武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扣具 | ||
(1)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应用于婴儿车与高脚椅等儿童座椅上的扣具。
(2)背景技术
市面上经有诸多的现有扣具行销,在这类现有技术中,有的利用按钮向下压按公扣(腰扣),使公扣(腰扣)下移离开与母扣卡合位置后释锁,如美国第6711790号专利案所揭示;而有的现有技术是利用按钮上之斜面,推动公扣(腰扣)斜面弹出公扣,以达到释锁的目的,如美国第5709014及6543101号专利案所揭示者。
现有技术中,其按钮的复位方式是利用公扣舌片插入(参见美国第20050125970号专利申请案)、利用弹簧、利用按钮本身具有弹性支脚(如美国第6543101号专利案)、利用按钮一体形成于母扣本体壳上(如美国第5659931号专利案),或是利用按钮弹性支脚与母扣一体成型(如美国第6170133号专利案)等。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通常面临可靠度及操作方便性的问题,且制造成本昂贵。
(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从而提供一种增强可靠度和方便性的扣具。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扣具包括第一及第二腰带调整装置、第一及第二腰带扣、第一及第二臂带扣、扣件本体及按钮。各腰带扣在底部具有连接部,连接部延伸出适于插入扣件本体内的第一及第二卡合臂。此外,各腰带扣在介于第一及第二卡合臂之间,由连接部伸出一适于插入扣件本体内的弹性臂。
扣件本体在相对末端具有第一及第二开口。该等开口是相互连通及相互面对的,以便接纳该等腰带扣的该等卡合臂。一按钮由设于扣件本体上部的一孔插入。而扣件本体在其底部具有弹性脚,可使按钮保持弹起状态。
按钮在两侧各具有第一及第二卡合槽,以在该等腰带扣的第一及第二卡合臂经扣件本体的第一及第二开口插入后,可分别接纳第一及第二卡合臂。
按钮在该等卡合槽之间另设有与弹性臂相对应的斜面。当按钮被按压时,该斜面会施力于弹性臂,而协助其弹出。
本实用新型的扣具在公扣(腰扣)的卡合臂中增加一弹性臂,可与按钮的斜面作用而协助弹出;而在按钮复位方面,本实用新型的扣具是将弹性支脚一体形成于母扣上。
本实用新型的扣具独特的利用上述各构件相互间的结构及功能上的配合作动,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锁定及释锁时可简易且可靠的操作的扣具。
(4)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扣具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扣具的平面视图,显示一对腰带扣与扣件本体相啮合的状态;
图3是图1扣具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扣具的按钮的立体图;
图5显示图4的按钮与其中一腰带扣相啮合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6与图5相类似,但显示按钮与腰带扣相啮合状态的反面结构;及
图7是沿图2的A-A线截取的剖面图,显示腰带插入扣件本体的状态。
图8及9显示本实用新型的腰带扣的另一具体实施例。
(5)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各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此实施例的扣具是一种适合充当例如车辆安全带或人类固持具的扣具。如图1及3所示,本实施例的扣具包括第一及第二腰带调整装置60、第一及第二腰带扣10、第一及第二肩带扣70、扣件本体20及按钮30等。
各腰带扣10具有一与该等腰带调整装置60相连接的连接部12,一对位于另一侧、相互面对的卡合臂13由连接部12伸出。各卡合臂13的末端设计成钩部14。各腰带扣10在介于第一及第二卡合臂13之间,由连接部12另伸出一弹性臂15,同样适于插入扣件本体20内。
此外,第一及第二肩带扣70,分别配置于第一腰带扣10与扣件本体20、及第二腰带扣10与扣件本体20之间,用以接纳肩带。各肩带扣70具有一开槽72,可允许腰带扣10的该等卡合臂13及弹性臂15穿过,再插入扣件本体20内。
上述腰带扣10、肩带扣70与扣件本体20相啮合的状态可参见图2而得以更清楚明了。
参见图3,扣件本体20在相对末端具有第一及第二开口(图中仅显示一个)22,相互连通及相互面对以接纳该等腰带扣10的第一及第二卡合臂13,让该等腰带扣10得以插入扣件本体20内。
扣件本体20的上部具有一可容纳按钮30的孔23。扣件本体20在其中央底部具有弹性件24,其功能为使按钮30保持弹起状态。在此实施例中,弹性件24略成Y形,具有二弹性脚,并一体成型于扣件本体20上。
按钮30的细部结构请参见图4及6,其中图4是按钮30的正面视图,而图6显示按钮30与腰带扣10相卡合后的配置图。图6更清楚显示按钮30的底部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11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