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浅敞式综合生化污水处理池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0710.7 | 申请日: | 2006-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13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汪一平;汪晓白;汪晓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一平;汪晓白;汪晓忠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30;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0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浅敞式 综合 生化 污水处理 | ||
1、一种浅敞式综合生化污水处理池,包括处理池、污水进口(10),出水口(4),排污管(15、13、12),给料装置和泵阀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处理池呈长圆形,向上敞开,周围设有螺旋式环形综合生化处理的池道(11),中间设有一级沉淀池(1),集水池(2),二级沉淀池(3);一级沉淀池设有污水进口(10)和下接沉积物的排污管(12);集水池上设有回流喷射装置(8),下接有排污管(13);二级沉淀池上接有外排上清水的出水口(4),下接有排污管(15);其间设有溢流堰(5、9、16)和引流口(a、b、c),引流口的高低水平按从一级沉淀池—集水池—二级沉淀池以自流方式階梯设置;池道(11)中设有串联式半球网状纤维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敞式综合生化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池道(11)中,用于综合生化反应附着载体固定的串联式半球网纤维填料沿池道纵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敞式综合生化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池道(11)中,回流喷射装置(8)沿处理池横跨于各池道上,形成沿池道纵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敞式综合生化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回流喷射装置(8),其喷射管是气水喷射管,空气导管与喷射球连接,其喷球可在池道某些区段内三维网状布置,回流水在泵压下制造气水喷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一平;汪晓白;汪晓忠,未经汪一平;汪晓白;汪晓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071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