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掏耳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30232.X | 申请日: | 200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03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宋春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春喜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A61B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463000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掏耳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掏耳器,尤其是一种使用过程中免于旋转的掏耳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一般的掏耳器,如图1所示,是由一棒杆(11)的本体向前延伸,在顶端形成一勺体(12)。使用时用手部握住掏耳器棒杆的一端,利用另一端的勺体来挖取耳垢。
掏耳器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根据耳洞中各角度之待挖取的部位来旋转掏耳器的棒杆,才能够清除耳洞中各个部位的耳垢,这样的掏耳过程比较繁琐。另外在掏耳器旋转的时候,掏耳器勺体的前端经常会碰到耳洞内的皮肤,使人感到疼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掏耳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免于旋转的掏耳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掏耳器,包括手柄和头部,所述头部为圆盘形状,所述头部的边缘向所述手柄方向弯曲形成圆弧曲面。
头部的内表面有微小的凸起从所述头部的中心延伸到所述头部的边缘。头部可以采用塑料或橡胶制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掏耳器的头部可一次清除耳洞中各个部位的耳垢,无需旋转,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掏耳器的勺体抠伤耳洞皮肤。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掏耳器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中:11.棒杆,12.勺体,21.手柄,22.头部,23.凸起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为本实用新型掏耳器的正视图,如图2所示,掏耳器包括手柄21和头部22,手柄21为一棒杆,该棒杆长度为6厘米,直径为0.13厘米。手柄21的一端与呈圆盘形状的头部22连接,圆盘的边缘部位向手柄21方向弯曲形成圆弧曲面,头部22的边缘与头部22中心的水平距离为0.125厘米。头部22的内表面有微小的凸起23从头部22的中心延伸到头部22的边缘。使用时用手部握拿掏耳器的手柄21的适当部位,将掏耳器的头部22伸入耳洞中掏取耳洞中的耳垢,由于头部22为圆盘状,所以不用旋转掏耳器即可清除耳洞中各个部位的耳垢,而头部22的边缘部位向所述手柄方向弯曲形成圆弧曲面,在与耳洞中皮肤的接触中不会出现抠伤皮肤的情况,具有相当大的安全性,头部22中的凸起部位23能够增大与耳垢的接触面积,能使耳垢顺利的被掏耳器掏取出来。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春喜,未经宋春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02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机故障智能诊断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整合性运动鞋壳及其制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