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S型散热管的家庭采暖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30173.6 | 申请日: | 2006-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52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新增 |
| 主分类号: | F24D3/02 | 分类号: | F24D3/02 |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大通 |
| 地址: | 450006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散热 家庭 采暖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庭采暖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S型散热管的家庭采暖装置。
二.背景技术:我国地域广阔,处于寒冷地区的居民居多,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有的城镇居民采用集中供热,其优点是:方便、干净卫生,缺点是:基础设施投资大,使用费用较高;有的城镇居民采用电暖气或燃气暖气,成本较高,并且受电力或燃气供应量的限制,造成诸多不便;还有的城镇居民采用燃煤炉制作土暖气,成本较低,但是卫生条件较差。另外,目前集中供热和土暖气均是在热水管和回水管之间安装一定数量的散热器进行散热,使一定的空间达到一定的温度;而常用的散热器为梯子形,在上下两个水管之间连接一定数量的竖向水管,并且上水管与热水管连通,下水管与回水管连通,热水从上水管逐步通过竖向水管进入回水管,其传热速度慢,效率低,并且散热效果不好。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传热速度快、传热效率高的带有S型散热管的家庭采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有S型散热管的家庭采暖装置,含有水箱、加热装置、热水管、回水管和散热器,所述热水管和回水管的一端分别与水箱连通,其另一端分别与散热器连通,所述散热器为S型散热管,并且所述S型散热管的下端热水入口与热水管连通,其上端冷水出口与回水管连通。
所述热水管和回水管平行排列,并且所述热水管位于回水管的下方,在所述热水管和回水管之间安装有多个S型散热管,所有S型散热管的下端热水入口均与热水管连通,其上端冷水出口均与回水管连通,形成并联式连接。
所述热水管或回水管靠近水箱的一端安装有循环泵和控制开关。
所述回水管或水箱与补水盒连通。
所述回水管上安装有排气管。
所述加热装置为燃气加热器,或为电加热器,或为燃煤炉。
所述S型散热管上安装有散热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传热速度快、传热效率高,其S型散热管的下端热水入口与热水管连通,其上端冷水出口与回水管连通,这样热水由下往上走,冷水由上往下走,完成热交换,传热快,散热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采用S型散热管,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成本较低,根据需要,可以在S型散热管上安装散热片,使用效果更好。
3.本实用新型采用软水,无水垢、热效率高,能够大大延长各部分管路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
4.本实用新型使用范围广,尤其是适用于居民家庭,易于推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附图说明:
图1为带有S型散热管的家庭采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中,带有S型散热管的家庭采暖装置的热水管7和回水管2平行排列,并且热水管7位于回水管2的下方,在热水管7和回水管2之间安装有三个S型散热管1(根据需要,还可以多装),所有S型散热管1的下端热水入口均与热水管7连通,其上端冷水出口均与回水管2连通,形成并联式连接。为了更好的进行水循环,在热水管7(也可以是回水管2)靠近水箱4的一端安装有循环泵5和控制开关6,关闭控制开关6可以更换或维修循环泵5以及切断热水流通。
另外,回水管2(或水箱4)与补水盒3连通;回水管2上安装有排气管8。在S型散热管1上安装散热片,会增加散热效果,根据需要确定,散热片可以是两个“[”型板,通过螺栓固定在S型散热管1上,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加热装置为燃气加热器或电加热器或燃煤炉,给水箱4加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使用时,在水箱4中加入循环软水,加热装置加热,热水通过热水管7进入S型散热管1中,热水由下往上走,冷水由上往下走,完成热交换,传热快,散热效果好。另外还可以在S型散热管1的热水入口处安装控制阀,可以根据需要热量的需要关闭或打开该控制阀。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只在热水管7和回水管2远离水箱4的一端安装一个S型散热管1,适用于比较小的房间使用。
改变S型散热管的数量以及排列方式,例如可以采用部分S型散热管串联式连接,能够组成多个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新增,未经李新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301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阳极钢爪校直机构
- 下一篇:潜没式反循环工程钻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