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商品的扣合组件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29788.7 | 申请日: | 2006-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53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 发明(设计)人: | 黄戎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B12/00 | 分类号: | F16B12/00;A47B37/00;A47B81/06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商品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组合式商品的扣合组件,是卡扣结合于例如计算机桌、电视柜等组合式商品的板片与板片之间,使组合式商品在进行组装过程中不需工具辅助。
背景技术
现今卖场四处林立,为了让顾客享受的自行动手组合的乐趣及成就感,于是卖场便在各类货架上推出了计算机桌、电视柜…等供顾客自行DIY组装的组合式商品。该等组合式商品在组装时,通常是以旋紧螺钉或敲入木栓的方式将顶面板片与侧边的支撑板片结合。
惟,无论是以旋紧螺钉或敲入木栓方式将组合式商品组合,在顾客自行DIY组装的过程中都需要利用螺丝起子或铁锤等手工具,例如:对各螺钉以螺丝起子加以施力旋紧或是对木栓以铁锤加以敲击,对于顾客来说不但要花费力气而且十分不方便。
此外,组合式商品的板片多为高压密集板或木板,当各板片间使用螺钉旋紧时,容易使板片上的螺孔产生崩牙,不但无法稳固的将商品组合,而且无法重复拆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卡扣方式结合的扣合组件,使组合式商品在进行组装过程中不需工具辅助。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组合式商品的扣合组件,是卡扣结合于例如计算机桌、电视柜等组合式商品的板片与板片之间,使组合式商品在进行组装的过程中不需工具辅助。
具体而言,该扣合组件是卡扣结合于组合式商品的第一板片(例如电视柜的侧板)与第二板片(例如电视柜的顶面板)之间,其至少包括有:一埋入第一板片的固定座、一埋入第二板片且以底部扣入固定座的中空扣件,以及一穿入中空扣件内缘,使中空扣件维持在卡扣固定座状态的固定杆。
前述固定座是埋设于第一板片的一固定孔中,底部为具止逆功能的结合部,顶部则设有一扣孔;该扣孔内缘进一步设有一扣合槽,且该扣合槽的内径大于扣孔内径。
该中空扣件是埋入第二板片上的透孔中,中空扣件包含一可埋入透孔中的帽体、一设于帽体下方且穿出于透孔的穿杆、以及一贯穿帽体及穿杆的通孔。其中,穿杆可嵌入固定座的扣孔,其外缘壁面凸设有弹性定位部,当中空扣件的帽体埋入第二板片的透孔,且穿杆穿过透孔而嵌入固定座的扣孔时,弹性定位部可弹性卡扣于扣合槽内,使第一板片与第二板片之间形成暂时固定的状态。
该固定杆包括有一杆体及一杆头,杆体可穿入中空扣件内缘的通孔中,并抵顶于弹性定位部内缘的通孔壁面,使弹性定位部维持在卡扣于扣合槽的状态,由此让中空扣件及固定座牢固的结合;藉由上述固定座、中空扣件、及固定杆的相互组合与卡扣,可使第一板片及第二板片完成接合。
另外,前述中空扣件的通孔上方侧边另外设有至少一导引部,杆头底部相对于导引部设有导引凸块,当固定杆旋转时,导引凸块可以顺着导引部进行导升而让固定杆向上位移,使固定杆的杆体脱离抵顶于弹性定位部内侧通孔壁面的位置,让中空扣件回复到前述弹性定位部弹性卡扣于固定座的扣合槽内的状态。
当组合式商品欲进行拆卸而让固定杆向上位移后,由于中空扣件与固定座之间为弹性卡扣状态,故能将中空扣件向上拔,让弹性定位部内缩而脱离固定座,使第一板片与第二板片分离。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至少具有下列功效:
由固定座、中空扣件及固定杆的相互组合及卡扣,使第一板片及第二板片迅速完成接合,在不需工具的情况下即可对组合式商品快速组装。
组合式商品如有必要拆卸时,可轻易分离第一板片及第二板片,而不会损伤组合式商品。
附图说明
以下由图标、组件符号及配合附图的详细说明,进一步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如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装时以穿杆穿入扣孔的动作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装时以穿杆穿入扣孔且扣合于扣合槽的动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装时以杆体欲穿入通孔的动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拆卸时固定杆从中空扣件脱离的动作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座的结合部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立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97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