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字显示牌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9222.4 | 申请日: | 2006-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67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坤;张立群;吴燕军;杜丙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澳地数显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7 | 分类号: | G09F9/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55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显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显示装置,尤其是安装在高处并且能够调整数字显示的七段码数字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数字显示装置一般有LED、插牌、卷布、液晶等形式。LED、卷布、液晶等显示形式需要接入电源,使用受一定的限制,且价格较高。LED、液晶等显示形式在户外阳光照射下,显示信息不清晰,影响视觉效果。插牌式结构由于必需准备足够的插牌,使用很不方便。且如果数字位置较高,人员必须登高更换插牌,很不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方便调节显示的数字,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字显示装置,能够方便的改变高处需要显示的数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翻板排列成七段码数字字形。底板上的支脚与翻板轴铰接,使翻板处在固定位置。翻板可以绕轴作180°翻转。翻板为铁磁性材料或内嵌铁磁性薄板。底板内嵌有永磁铁,永磁铁极性的朝向均一致。翻板在翻转后,翻板或内嵌的铁磁性薄板与永磁铁产生磁吸力,使翻板稳定且紧贴在底板上。
底板上有区别于底板颜色的七段码数字字形,数字字形可以为镂空、透明、半透明散光、区别于底板颜色的另一种颜色、反光、荧光等形式。翻板双面颜色均与底板颜色一致。翻板翻转至一侧时可以盖住相应七段码中的一段,翻转至另一侧完全露出该字段。以达到调整数字的目的。
翻杆为调整数字显示的工具。翻杆端部弯曲,形成翻头,翻头内部安装有永磁铁。翻头内永磁铁朝外的极性与底板上永磁铁朝向正面的极性一致。当翻杆头靠近翻板时,由于翻头内永磁铁与翻板内铁片的吸力,会使翻头与翻板自动贴合。由于翻头内永磁铁朝外的极性与底板上永磁铁朝正面的极性相同,两者产生的排斥力使翻板微微翘起。用力使翻头向垂直于底板的方向做离开底板的快速运动。翻板在惯性的作用下,即被翻转到另一侧。
为达到更好的显示效果,数字显示装置安装在高处,背后有发光源,七段码数字字形为散光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人员在地面上即可对高处的数字进行方便调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是其中一块翻板内嵌铁磁性薄板的结构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底板的正视图。
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6是翻杆结构图
图7调整数字显示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翻板,3.字段,4.支脚,5.铁磁性薄板,6.底板永磁铁,7.翻杆,8.翻头,9.翻头永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底板(2)上有七段码数字字段(3),字段(3)颜色与底板(1)颜色形成对比色。底板(1)为不透光材料,字段(3)为散光材料。字段(3)也可以是透明材料或底板(1)镂空形成的空腔,也可以是在底板(1)表面的颜色或反光材料。翻板(2)由支脚(4)铰接在底板(1)上。翻板(2)可以做180度翻转,翻转至其中一侧可以完全遮盖住字段。
在图2所示为其中一块翻板(2)结构。翻板(2)的边缘位置嵌有铁磁性薄板(5)。其它翻板(2)结构类似。翻板(2)也可以直接为铁磁性材料。图3所示为铁磁性薄板嵌入到翻板内部的结构。
在图4中,在底板(1)上嵌有底板永磁铁(6)。底板永磁铁(6)的位置排列可以使翻板(2)翻转后均能被吸住。图5所示为支脚(4)与底板永磁铁(6)的安装结构。
在图6中,翻头(8)内部嵌有翻头永磁铁(9)。翻头永磁铁(9)朝外的极性与底板永磁铁(6)朝向底板(2)正面的极性一致。翻头永磁铁(9)的磁性比底板永磁铁(6)磁性强。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数字显示时的使用方法。图7-1为数字调节前正常显示的状态。图7-2中,翻杆(7)伸长至需要调整的字段(3)高度。由于翻头永磁铁(9)与翻板(2)内铁磁性薄板(5)的吸力,会使翻头(8)与翻板(2)自动贴合。用力使翻头(8)向垂直于底板(1)的方向做快速离开底板(1)运动,翻板(2)即被翻转。图7-3为该字段调节后显示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澳地数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青岛澳地数显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92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