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料管材管件耐压、爆破试验用密封封头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28596.4 | 申请日: | 2006-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98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 发明(设计)人: | 任雨峰;李明华;刘桂枝;张香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德市金建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08;G01N3/31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70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管材 耐压 爆破 试验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验用密封封头,特别是涉及一种塑料管材管件耐压、爆破试验用密封封头。
背景技术:
随着塑料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需求量日益增多,相应的生产厂家也随之增加,所生产的管材型号、规格种类繁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对塑料管材的试验项目、要求都作了具体的规定,而塑料管材耐压、爆破试验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对塑料管材进行耐压、爆破试验所用的夹具,采用的是外密材结构,且只适用于具有标准外径的管材和管件,而对于以内径为标准的管材和外表形状不规则的制品则不适用,这给生产企业和检测部门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塑料管材管件耐压、爆破试验用密封封头,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适用范围广、密封效果好、且装拆方便、可用于对以内径为标准的管材管件及外表形状不规则的制品进行耐压、爆破试验,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包括夹盘、压圈和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有流道6的夹芯5,压圈2为台阶状,套装在夹芯5上,并可相对于夹芯产生轴向移动,压圈的端头设有切边,该切边与夹芯端头的压盘10之间可形成凹槽,凹槽处设“O”型密封圈3,压圈前段的直径与压盘的直径一致,并略小于试件的内径,压圈后段起定位作用,一面与夹盘接触,一面与试件接触。
为了加强密封效果,还可在压圈与夹芯之间设一道“O”型密封圈4。
上述压圈与夹芯之间的轴向移动可采用如下三种方案:
一是在压圈与夹芯之间采用螺纹配合,通过旋动压圈使压圈与夹芯之间产生移动,可以挤压“O”密封圈3。
二是在夹芯的另一端设置螺纹,通过紧固螺母8使压圈与夹芯之间产生移动,实现挤压“O”密封圈3的目的。
三是设置连通压圈与压盘的螺纹孔,通过紧固螺钉9使压圈与夹芯之间产生移动,从而挤压“O”密封圈3。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原理如下:首先将套在一起的压圈、夹芯置于试件内,通过外力使压圈与夹芯之间产生轴向移动,使压圈端头和压盘之间的凹槽内的密封圈受到挤压变形而紧贴在试件内壁上,此时,试件端头顶在压圈的台阶上,完成密封操作,最后通过夹盘将密封好的试件固定在试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对被测试样的内径公差的适应性好,可保证对试样端口的良好密封,具有使用灵活、密封性能好、装拆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夹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包括夹盘1、压圈2和“O”型密封圈3、4,压圈2为台阶状,套装在设有流道6的夹芯5上,压圈与夹芯之间采用螺纹配合,通过旋动压圈使压圈与夹芯之间产生移动,可以挤压“O”密封圈3,压圈2的一端与设在夹芯端头的压盘10之间形成有凹槽,凹槽内设“O”型密封圈3,压圈前段的直径与压盘的直径一致,并略小于试件7的内径,压圈后段起定位作用,一面与夹盘接触,一面与试件接触。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包括夹盘1、压圈2和“O”型密封圈3、4,压圈2为台阶状,套装在设有流道6的夹芯5上,压圈2的一端与设在夹芯端头的压盘10之间形成有凹槽,凹槽内设“O”型密封圈3,在夹芯的另一端设置螺纹,通过紧固螺母8使压圈与夹芯之间产生移动,实现挤压“O”密封圈3的目的,压圈前段的直径与压盘的直径一致,并略小于试件7的内径,压圈后段起定位作用,一面与夹盘接触,一面与试件接触。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包括夹盘1、压圈2和“O”型密封圈3、4,压圈2为台阶状,套装在设有流道6的夹芯5上,压圈2的一端与设在夹芯端头的压盘10之间形成有凹槽,凹槽内设“O”型密封圈3,在压圈与压盘上设置连通的螺纹孔,通过紧固螺钉9使压圈与夹芯之间产生移动,从而挤压“O”密封圈3,压圈前段的直径与压盘的直径一致,并略小于试件7的内径,压圈后段起定位作用,一面与夹盘接触,一面与试件接触。
为了加强密封效果,还可在压圈与夹芯之间设一道“O”密封圈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德市金建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未经承德市金建检测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85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