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料型材螺旋缠绕管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8309.X | 申请日: | 200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90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英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枣强科力空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6 | 分类号: | F16L9/16;F16L9/12 |
代理公司: |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付震夯 |
地址: | 053100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螺旋 缠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型材螺旋缠绕管。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输送的管道,尤其是大口径的输送管道,主要有三种:铸铁管、水泥管、玻璃钢管。这些输送管道制作时首先制作模具,并且每一种型号的输送管道需要一种型号的模具,提高了生产成本;这些输送管道重量大,难于安装和运输。后来人们采用实心型材螺旋缠绕制成输送管道,虽然解决了制造模具的问题,但制成的输送管道环向钢度小、重量大、抗冲击、抗弯曲性能差,而且造成材料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环向钢度大、重量轻、成本低、抗冲击、抗弯曲性能强的塑料型材螺旋缠绕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由型材螺旋缠绕的管体,所述的型材包括带有若干空腔的型材本体,在该型材本体的一侧带有凸肋,在其另一侧开有与该凸肋匹配的凹槽,螺旋缠绕中相邻的凸肋和凹槽相互嵌合。
其附加技术特征为:所述的相邻的凸肋和凹槽相互嵌合处带有粘接密封层;所述的由型材螺旋缠绕的管体至少为两层,且依次套接于一起,在所述的相邻管体之间涂有粘合剂层;所述相邻管体的凸肋和凹槽相互嵌合处位于不同的螺旋面上;所述的凹槽位于边缘空腔以及与其相邻的空腔之间,且边缘空腔外壁的高度与相邻空腔外壁的高度相差一个空腔外壁的厚度,型材本体带有延伸折边,延伸折边的长度相当于一个空腔的长度,凸肋与延伸折边的自由端连为一体;所述的凸肋的横截面为一个底边与延伸折边的自由端连为一体的正三角形;所述的凸肋为“T”型肋,所述的凹槽为“T”型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塑料型材螺旋缠绕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型材包括带有若干空腔的型材本体,在该型材本体的一侧带有凸肋,在其另一侧开有与该凸肋匹配的凹槽,螺旋缠绕中相邻的凸肋和凹槽相互嵌合卡紧,提高了输送管道的环向钢度,并且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减轻了输送管道的重量;其二,由于相邻的凸肋和凹槽相互嵌合处带有粘接密封层,提高了螺旋缠绕的管道的牢固性和密封效果;其三,由于所述的由型材螺旋缠绕的管体至少为两层,且依次套接于一起,在所述的相邻管体之间涂有粘合剂层,增大了输送管道的强度,并且层与层之间粘接牢固;其四,由于在所述的相邻管体的凸肋和凹槽相互嵌合处位于不同的螺旋面上,内层管体的凸肋和凹槽相互嵌合处被外层管体的型材压紧,防止了管体内压力增大,将凸肋和凹槽相互嵌合处崩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塑料型材螺旋缠绕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型材的横截面图;
图3为相邻凸肋和凹槽相互嵌合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塑料型材螺旋缠绕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塑料型材螺旋缠绕管的具体结构和使用原理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塑料型材螺旋缠绕管包括由型材3螺旋缠绕的管体1,型材3包括型材本体32,在型材本体32内带有若干空腔31,相邻空腔31之间为空腔隔33,在型材本体32的一侧带有凸肋34,在型材本体32的另一侧开有与凸肋34相匹配的凹槽35,螺旋缠绕中相邻的凸肋34和凹槽35相互嵌合。相邻的凸肋和凹槽相互嵌合处带有粘接密封层37;凹槽35可以设置在边缘空腔36与其相邻的空腔31之间,且边缘空腔36外壁的高度比相邻空腔31外壁的高度差等于空腔外壁的厚度。凸肋34为正三角形,型材本体32带有延伸折边38,延伸折边38的长度相当于一个空腔的长度,凸肋34与延伸折边38的自由端连为一体,凹槽35为与之匹配的三角形。当然,凸肋34和凹槽35的位置可以设置在型材本体32的两侧,并且,凸肋34和凹槽35的形状可以“T”型或者其他形状,凹槽35的形状与凸肋34的形状只要匹配即可。
如图4所示,为了提高输送管道的强度,型材螺旋缠绕的管体1为两层,且依次套接于一起,在相邻管体1之间涂有粘合剂层5。当然,根据对输送管道强度的要求不同,管体1也可以为两层以上。
为了防止管体内压力增大,将凸肋和凹槽相互嵌合处崩开,内层管体的凸肋34和凹槽35相互嵌合处39与相邻管体的凸肋34和凹槽35相互嵌合处40位于不同的螺旋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枣强科力空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省枣强科力空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83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