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减轻肌肉疲劳的鼠标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28125.3 | 申请日: | 2006-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90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 发明(设计)人: | 魏志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志宇 |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白海静 |
| 地址: | 050001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轻 肌肉 疲劳 鼠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输入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减轻肌肉疲劳的鼠标。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鼠标一般有光机鼠标、光电鼠标。不同类型的鼠标其内部构件有所不同。例如光机鼠标的内部构件主要由机械传动装置、光电转换装置、编码电路、连接线、鼠标数据线等组成。而光电鼠标的内部构件主要由光学感应器、光学透镜、发光二极管、接口微处理器、鼠标数据线等部件构成。但无论其内部构件(为了便于表述,以下将这些内部构件统称为数据传感构件)如何不同,其外型结构基本都是相同的,即它们一般都包括有壳体,壳体上设有按键和滚轮。人们在使用鼠标时,通常是将其放置在桌面或其他支撑面上,使用者的掌心平面通常与工作平面平行或呈一定的倾角,操纵鼠标的移动和控制按键信号的输入。由于现有鼠标的壳体形状是固定且不可改变的,所以在使用时,人的手部、腕部和臂部长期处于一种固定不变的姿势,因而很容易造成相应部位的肌肉疲劳和酸痛,特别是对于长期使用计算机的工作人员来说,其伤害更为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减轻肌肉疲劳的鼠标,以减轻长时间应用计算机对使用者所造成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鼠标,包括有壳体、按键、滚轮、传输导线、数据传感构件,其设计要点是壳体由前壳体和后壳体组成,按键、轮位于前壳体上,数据传感构件置于后壳体内,前壳体和后壳体通过连接轴转动插接,连接轴上设有放置传输导线的通孔,按键、滚轮通过传输导线与数据传感构件相连。
如此设计的鼠标,其壳体的前、后部分可相对转动,因而在使用时,可通过随意调整前、后壳体之间的夹角,来变换使用者手部、腕部的姿势,从而改善僵直肌肉的血液循环,缓解由此导致的肌肉疲劳和酸疼,同时也让使用者的肌体始终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壳体、按键4、滚轮7、传输导线2、数据传感构件,其壳体由前壳体5和后壳体1组成,按键4和滚轮7位于前壳体5上,前壳体5和后壳体1通过连接轴3转动插接,连接轴3上设有放置传输导线2的通孔,按键4、滚轮7通过传输导线2与数据传感构件相连。在生产制作时,鼠标的内部构件及配置技术完全与现有技术相同,只是数据传感构件的放置位置要随壳体的变化,而作适当的调整。如制作光电鼠标时,可在前壳体5上置按键4、滚轮7,后壳体1内置有光学感应器、光学透镜、发光二极管、接口微处理器、鼠标数据线6等部件。前壳体5和后壳体1通过连接轴3转动插接,而传输导线2可穿过连接轴3中的通孔将前壳体5上的按键4、滚轮7与后壳体1内的数据传感构件连接成一体。这样即可实现前、后壳体的自由转动,且转动后前、后壳体可随意固定在任意一个角度。而这种相对角度的转动并不改变鼠标的原有性能,只是在按键和移动鼠标时改变了手部的握持状态和手腕与工作平面形成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前壳体可顺时针旋转,也可逆时针旋转,这样既可满足习惯用左手的人群使用,也可满足习惯用右手的人群使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期间可不断调整前、后壳体之间的夹角,让使用者手部、腕部以及臂部的肌肉轮流得到放松,从而改善相应肌肉的血液循环,保障使用者的健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志宇,未经魏志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81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四条导轨副装置的加工机床
- 下一篇:一种可向后拍照的单手持式照相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