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焦炉装煤车导套集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8088.6 | 申请日: | 2006-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43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强;霍瑞科;梁建堂;王永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31/00 | 分类号: | C10B31/00;C10B43/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淑敏;周晓萍 |
地址: | 054027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焦炉 煤车 集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输送设备,特别是设置在焦炉装煤车上的装煤导套和集尘罩,属燃料输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焦化厂使用的焦炉装煤车设有装煤导套和集尘罩,装煤导套的作用是将煤斗中的煤导入炭化室,集尘罩则是防止装煤过程中烟气外溢,污染环境。目前普遍使用的装煤导套和集尘罩存有如下问题:装煤导套、集尘罩分体设置,分别用两套驱动装置完成工作程序,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制作费用高,隐患、故障多(15次-20次/年),不便于维护;在使用中经常发生装煤不畅、着火或向炉口外溢煤,据统计,闸板每开关一次约有2公斤的煤被带到煤斗外部,洒落到炉顶或车体上,受炉顶高温后形成煤粉污染环境,并增加维护设备难度,造成能源浪费;集尘罩不严密,部分烟尘跑入大气中,炉顶表面的积尘不能吸入除尘管道,遇有大风时大量烟尘随风刮走,造成严重的粉尘污染,即使加大除尘系统吸力也达不到理想的除尘效果。此外,炉顶表面积灰还会影响炉顶散热,特别是在夏季此现象更为明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之缺陷而提供一种除尘效果好、装煤顺畅、可保持炉顶清洁的焦炉装煤车导套集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焦炉装煤车导套集尘装置,位于炉顶上部,构成中包括装煤导套和集尘罩,其特别之处是:所述装煤导套由滑动连接的固定导套12和活动导套13构成,所述集尘罩由滑动连接的固定集尘罩10和活动集尘罩11构成,其中,固定集尘罩固接除尘吸力管道5,活动集尘罩与活动导套两者固接联动。
上述焦炉装煤车导套集尘装置,所述装煤导套为圆柱形状,活动导套13处于装煤位置时,其下缘接触炉顶炭化室装煤口圈14、活动集尘罩下缘距离炉顶50mm~80mm。
上述焦炉装煤车导套集尘装置,增设活动挡风套3,所述活动挡风套位于活动集尘罩11下部,与活动集尘罩滑动连接。
上述焦炉装煤车导套集尘装置,增设环状法兰2,所述环状法兰固接在活动集尘罩11底部。
上述焦炉装煤车导套集尘装置,增设余煤回流孔6,所述余煤回流孔位于固定集尘罩顶部,余煤回流孔上设有翻板7。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装煤导套和集尘罩存在的问题对其结构进行了多方面改进,其主要特点如下:1.装煤导套由倒锥台体改为圆柱体,使装煤顺畅、减小运动阻力,提高煤流速度,不易堵塞。2、集尘罩与装煤导套连为一体,共同由一驱动装置完成工作程序,减少一套驱动设备,结构简单。3.装煤导套与集尘罩均为活套结构,装煤时,活动集尘罩与活动导套一起落下,在保证煤不向外溢,保持炉口周围无余煤的同时还可使保持集尘罩与炉顶之间的合适距离,从而保证风速及足够空气混入烟气中,不发生爆鸣危险。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增设了余煤回流孔,孔上设有翻板,可使回流孔不向外溢烟尘,不向内进空气,定时掀起翻板可以清扫闸板滑道,保证插板运动灵活。经过上述改进,本实用新型明显提高除尘效果,缩短约1/4的装煤操作时间,避免了装煤外漏,炉顶保持清洁,大大降低了设备维护的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煤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行车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表示如下:1.炉顶;2.环状法兰;3.活动挡风套;4.筋板;5.除尘吸力管道;6.余煤回流孔;7.翻板;8.煤斗;9.闸板;10.固定集尘罩;11.活动集尘罩;12.固定导套;13.活动导套;14.炉顶炭化室装煤口圈。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2,本实用新型位于炉顶1的上部,其构成包括装煤导套和集尘罩,装煤导套由滑动连接的固定导套12和活动导套13构成,集尘罩由滑动连接的固定集尘罩10和活动集尘罩11构成,其中,固定集尘罩固接除尘吸力管道5,活动集尘罩与活动导套由筋板4连为一体,共用同一驱动装置完成工作程序,由于减少了一套驱动设备,故整体结构简单。装煤导套为圆柱形状,使装煤顺畅、不易堵塞。往炭化室装煤时,活动导套13与活动集尘罩11一起落下,活动导套接触炉顶炭化室装煤口圈14,可使煤不向外溢,保持炉口周围无余煤;活动集尘罩距离炉顶50mm-80mm,以保证风速及足够空气混入烟气中,不发生爆鸣危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80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笔式旅行筷子
- 下一篇:LED灯具的散热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