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8069.3 | 申请日: | 2006-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07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金乐;金普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乐;金普乐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谟培 |
地址: | 050017河北省石家庄市跃进***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 释放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套管针,特别是指一种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胸腔穿刺和置管方法主要有:1、胸腔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2、外科式胸壁切开分离导管植入术3、一次性胸腔套管植入术(国产和进口)4、一次性胸腔细套管导管植入术5、胸腔套管针导管植入术6、多用途套管针。其中多用途套管针的结构为不锈钢材料,主要由穿刺针和外套管组成,针体长约5cm~6cm,外径从3mm~7mm之间,导管插入外套管后,导管由前端释放,因此要求导管的口径前端和后端应一致,不适合末端膨大的双腔或三腔球囊导尿管和胸腔专用导管置管,套管针可重复使用。导管置入方法简单、价格低廉、安全性好、疗效确实。适应症为结核性、恶性胸腔积液、血胸、脓胸、闭合性、交通性、张力性气胸。其缺点在于:植入的导管口径受到外套管口径限制,导管插入外套管后必须由外套管前端释放,目前市场无专用的导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多用途套管针的不足,提出一种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解决了双腔或三腔球囊导尿管和胸腔专用导管末端膨大不能由多用途套管针的外套管前端释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造是:
引流管侧释放套管针用,包括穿刺针1、套装于穿刺针1外表面的套管2;套管2的外表面沿轴向开设有与其管腔连通的通槽3,通槽3的宽度为1.5-2.5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设计还有:
套管2末端外表面沿其径向延伸有一止退凸台4。
套管2的前端外表面为锥状变径结构,且其前端内表面与穿刺针1的外表面采用密贴配合。
套管2前端与套管2的中部连接处采用平滑曲面过渡。
通槽3为一等宽通槽。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在多用途套管针的基础上,沿套管的管壁开设轴向设置的通槽,将导管插入套管后,不再将导管由外套管前端释放,而由套管侧壁通槽释放导管,从而解决了双腔或三腔球囊导尿管和胸腔专用导管末端膨大不能由多用途套管针的外套管前端释放的问题。其置管方法简单、价格低廉、安全性好、疗效确实,套管针可重复使用。目前,市场有与之配套的胸腔引流管和气、液收集箱。操作简单,特别适合于内科医生,尤其力气小、经验少的女医生应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
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如图示,其中包括穿刺针1、套装于穿刺针1外表面的套管2;套管2的外表面沿轴向开设有与其管腔连通的等宽通槽3,通槽3的宽度为1.5-2.5毫米。套管2末端外表面沿其径向延伸有一环形止退凸台4,该止退凸台4与套管2外表面采用一体化成型。套管2的前端外表面为锥状变径结构,且其前端内表面与穿刺针1的外表面采用密贴配合,套管2前端与套管2的中部连接处采用平滑曲面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乐;金普乐,未经金乐;金普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80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除雪器
- 下一篇:即时语音通信终端、服务器、系统和即时语音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