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腰椎牵引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8040.5 | 申请日: | 200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42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冯国柱;冯占斌;冯占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国柱 |
主分类号: | A61F5/048 | 分类号: | A61F5/04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苏艳肃 |
地址: | 050061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腰椎 牵引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脊柱牵引矫形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便携式腰椎牵引器。
背景技术
腰椎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治疗方式也多以物理的牵引方式为主。传统的牵引床体积大,需要有固定的治疗场地,治疗很不方便;而采用药物和按摩治疗,一般疗程较长。目前有的一种便携式腰椎牵引器,其结构是由杆状伸缩机构连接上、下弧板支架组成引拉机构,在上弧板支架内侧接有胸围带,在下弧板支架内侧接有骨盆带,在胸围托带和骨盆托带上穿接束紧带。这种牵引器由于仅仅设置了一套拉伸调节机构,所以其拉伸力的作用面积小,治疗效果欠佳。而且,由于拉伸调节机构位于患者的腰背部,因而使得患者不能以仰卧位进行牵引治疗。另外,这种器械的牵引力度不能进行左右两侧分别调节,不能进行不对称牵引,使用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疗效好的便携式腰椎牵引器,该装置可对身体两侧的牵引力度分别进行精微调控,从而方便地实施牵引治疗。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便携式腰椎牵引器由杆状伸缩机构连接上、下弧板支架组成,在上弧板支架内侧接有胸围带,在下弧板支架内侧接有骨盆带,杆状伸缩机构有两个,各连接一个上、下弧板支架,杆状伸缩机构是在螺套的两端分别旋接有正、反螺纹的上、下螺杆,上螺杆的上端接上弧板支架,下螺杆的下端接下弧板支架,螺套中段接有控制螺套旋转的加力机构;在两个胸围带和两个骨盆带之间分别穿接一根束紧带。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加力机构施力,控制螺套旋转,使旋接在螺套内的上、下螺杆向外旋出,使杆状伸缩机构外伸,所连接的上、下弧板支架间距加长,从而通过与患者身体相接触的胸围带和骨盆带迫使患者腰椎伸张,将患者腰椎间隙拉宽,达到牵引治疗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轻便,可以随身医疗。具有两套杆状伸缩机构及所连接的弧板支架,因而可设置在患者身体的两侧,使得身体两侧相应部位均可受力,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牵引治疗效果。另外,由于两套伸缩机构是分别独立操作,因而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在患者身体两侧实施不同的牵引力度,达到对症施治的目的,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B向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便携式腰椎牵引器是由杆状伸缩机构连接上、下弧板支架组成,在上弧板支架4内侧接有胸围带3,在下弧板支架5内侧接有骨盆带1,杆状伸缩机构有两个,各连接一个上、下弧板支架。图2中,杆状伸缩机构是在螺套7的两端分别旋接有正、反螺纹的上、下螺杆8,螺杆8上制有环状凸台,以在将螺杆8向螺套7内旋退时进行限位。上螺杆的上端伸入上弧板支架4的连接管并以螺钉定位,从而使上螺杆上端部与上弧板支架4相连接。下螺杆的下端伸入下弧板支架5的连接管并以螺钉定位,从而使下螺杆下端部与下弧板支架5相连接。螺套7的中段外型为棱柱状,在该段接有控制螺套旋转的加力机构。加力机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可实现螺套旋转的各种已知技术方案,也可以按图2、图3所示的结构或近似的结构方式来实现。
如图2、图3所示,加力机构是在螺套7中段的六棱柱体上环套棘轮12,棘轮12的外缘设有棘齿,棘轮12的内缘与螺套棱柱体相合。在棘轮12的外缘套接扳手套11。棘轮12及扳手套11的端面和螺套7的变径肩面之间加装有挡圈10,以对棘轮12及扳手套11固定。在扳手套11内的相应位置上制有与棘齿相啮合的棘爪。转动扳手套11,由棘爪带动棘轮12转动,再通过棘轮带动螺套7转动。如图1、图2、图3所示,在扳手套11上还可外接一根手柄6,以便于操作。
图1中,在左、右两个胸围带3和两个骨盆带5之间分别穿接一根束紧带2,用以将本器械系紧于患者身体上,上束紧带应束装在患者两肋下方,下束紧带应束装在患者骨盆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国柱,未经冯国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80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开门上、下车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吊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