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业炉窑烟尘治理设施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7828.4 | 申请日: | 2006-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18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奇;王文理;王跃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秀奇 |
主分类号: | F23J15/00 | 分类号: | F23J15/00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思俊 |
地址: | 030002***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炉 烟尘 治理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炉窑烟尘治理设施。
技术背景
工业炉窑生产采用的现有烟尘污染治理设施主要采用传统的钢板焊制的湿法烟尘脱硫设备及配套的烟道和烟囱,湿法脱硫设备在酸性废水腐蚀下运行,仅用一两年就被腐蚀坏。由于烟尘、二氧化硫的腐蚀作用,经常停机修理无法正常使用,因而对烟尘、二氧化硫的治理效果差,达不到排放标准。工业炉窑烟尘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大,一般企业的一套烟尘污染治理设施需投资40-60万元,生产规模大一点的需投资70-80万元。运行费用高,一个工业炉窑厂的烟尘、二氧化硫污染治理设施的引风机、水泵、电机每年耗电费用15-30万元。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工业炉窑烟尘污染治理设施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投资小、运行成本低、除烟尘和二氧化硫效果好的工业炉窑烟尘治理设施。
烟尘、二氧化硫是工业炉窑在生产过程中燃煤产生的,这是主要的污染源。烟尘的治理是根据工业炉窑内的温度高达1200℃左右,进入烟道排放的烟气为800℃-100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针对这种情况,利用工业炉窑高温烟气的余热在工业炉窑与烟道之间设置一个膨胀二次燃烧设施,将工业炉窑所排放的烟气依靠烟囱的抽力,引到膨胀二次燃烧设施进行充分的二次燃烧,将有害污染物予以烧掉,从而达到排放标准。
本实用新型包括与炉窑的炉膛相通的地下烟道、烟囱,烟道的一端与烟囱相通,其特征是:所说的烟囱的高度不低于45米,所说的烟道用耐火砖砌的烟道最好也可用其它耐火材料烟道,烟道分为与烟囱相通的主烟道和与炉窑直接相通的副烟道,主烟道的横截面积不小于1.44平方米,副烟道的横截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在副烟道与主烟道相衔接的位置设置着耐火砖砌的二次燃烧室,二次燃烧室底大上小呈罐形,二次燃烧室的底面积不小于4平方米,二次燃烧室的进烟口与副烟道相接,二次燃烧室的出烟口与主烟道相通,二次燃烧室的顶部有用盖板盖住的入口,用于清理时人的出入。在二次燃烧室的中部设置着挡火墙,挡火墙与烟道垂直,挡火墙与二次燃烧室底之间有通烟口,便于使二次燃烧室的烟尘充分燃烧。在烟囟下的烟入口处设置着耐火砖砌的喷淋室,喷淋室的进烟口与主烟道联接通,喷淋室内安装着∏型喷淋管,若干喷淋管的上部安装在输水管并与该输水管相通,在喷淋管分布着喷水孔,便于除去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在喷淋室的下部设置着集水池,用于收集喷淋下的污水和污泥,在集水池下安装排水管道。污水和污泥沿着排水管道排出或排给沉淀循环水池。
为了节约用水将水循环使用,本实用新型设置着脱硫循环水池与沉淀循环水池,脱硫循环水池的俯视方向为长方形,一般设置在地面,沉淀循环水池为上小下呈罐形,一般设置在地下,沉淀循环水池的底部低于喷淋室下的集水池的底部,集水池的底部用管道从侧面与沉淀循环水池的下部联接通,一般用直径Φ160毫米的PVC管道联接通,脱硫循环水池用两道隔墙分隔成生石灰水池、沉淀池与清水回用池,在隔墙的一端与脱硫循环水池的一侧边有间隔,沉淀池与生石灰水池相通,清水回用池与沉淀池相通,两个隔墙的间隔所在的位置的方向相反,使水在脱硫循环水池内的流向为S形。在沉淀循环水池内安装着水泵,该水泵的出水口安装着输水管,该输水管的另一端从上伸到生石灰水池,在清水回用池上也安装着一个水泵,该水泵的出水口与喷淋室内的输水管联接通。
本实用新型可设置与主烟道相通的2-8个二次燃烧室及与二次燃烧室相通的副烟道,每一副烟道与工业炉窑的出烟口相通。多个副烟道及二次燃烧室与工业炉窑配套,共用一个喷淋室喷淋一个烟囱排放。使用时每个工业炉窑各设置一条副烟道及一个二次燃烧室,它们的副烟道与同一个主烟道联接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秀奇,未经王秀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78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电池复合气体扩散层
- 下一篇:车用环保节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