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7091.6 | 申请日: | 2006-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29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3/74 | 分类号: | H01R33/74;H01R13/502;H01R13/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以收容电子元件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设备中,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在移动电话、PDA上增设照相功能等,随着人们对于该功能各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电子装置中用于实现照相机功能的电连接器也必须得到相应的改进。
如图1所示,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装有若干导电端子2’的绝缘本体3’和设有收容空间10’并且装于电连接器100’的外围以保护导电端子2’免受外界信号电磁干扰的遮蔽壳体1’,所述遮蔽壳体1’构成收容空间10’的侧壁均为双层铁壳结构,从其内层铁壳向收容空间中延伸出若干弹性臂11’。电连接器100’固定至印刷电路板(未图示)上后,电子元件(未图示)装设至收容空间10’中,电连接器100’的弹性臂11’弹性抵接电子元件,对其进行定位和紧固,电子元件上对应的导电片(未图示)和导电端子2’接触,从而,电连接器100’将电子元件和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起来。
然而,上述电连接器100’至少存在以下缺点:遮蔽壳体1’的侧壁都为双层铁壳结构,冲压段模具的成本较高,生产速度较慢,而且产品制造出来后尺寸超差严重,无法满足图面要求,装配段靠手工调整,效率极低。
鉴于以上弊端,确有必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缺点的电连接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兼顾制造成本和制造精度的电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以收容电子元件,包括绝缘本体和固持于绝缘本体并与之形成收容空间的上壳体,上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部和相对设置的第二壁部,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共同构成收容空间的侧壁;其中所述第一壁部为单层铁壳结构,所述第二壁部为双层铁壳结构,第二壁部设有外壁、自其外壁顶缘向内侧弯折且向下延伸的弯折部,以及自弯折部的底缘继续向内侧延伸的第一弹片,弯折部的下端和第一弹片共同组成内壁。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围成收容空间的上壳体的侧壁采用相对第二壁部为双层铁壳机构,确保了上壳体整体结构强度足够,不易变形,以及确保了第一弹片固持电子元件所需的足够的弹性;相对第一壁部为单层铁壳结构设置,确保了制造过程中模具成本的相对降低,制造难度的降低,产品精度和稳定性的提高,装配段效率的提高等。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其中导电端子被装入绝缘本体中。
图4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用以收容电子元件,其包括:绝缘本体3、固持于绝缘本体3中的若干导电端子1,以及包覆绝缘本体3并与之形成收容电子元件收容空间的遮蔽壳体2。
遮蔽壳体2包括上壳体5及下壳体6。其中上壳体5由相互分离且结构对称的左、右金属框50组成,两金属框50大致呈ㄇ字型且相互围绕形成第一收容腔51,当组装至绝缘本体后,第一收容腔51与绝缘本体3共同组成收容电子元件的收容空间。每一金属框50均包括三个壁部,其分别为一对大致对称的第一壁部52和连接两第一壁部52的第二壁部54,第一壁部52和第二壁部54亦即收容空间的侧壁。其中第二壁部54为双层铁壳结构,设有自其外壁540顶缘向内侧弯折且向下延伸的弯折部541及自弯折部541的底缘继续向内侧延伸的第一弹片542,弯折部541的下端和第一弹片542共同组成内壁546,从第二壁部54外壁540的两侧下端延伸一对凸片543,第一焊接部545自与凸片543底端垂直并向背离于第一收容腔51的方向延伸。金属框50的第一壁部52为单层铁壳结构,其具有自底缘延伸的第二焊接部521及第一固持片522,其中第二焊接部521沿与第一壁部52相垂直并向背离于第一收容腔51的方向延伸,第二焊接部521、第一焊接部545处于同一高度上;第一固持片522为向下延伸的片状结构,第一壁部52上还设有开口523,第二弹片525自开口523的顶端向第一收容腔51延伸,所述第一、第二弹片542、525与电子元件弹性抵接从而将其稳定固持于电连接器100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70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性定位输入装置
- 下一篇:图像数据处理装置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