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餐椅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6680.2 | 申请日: | 200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30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胡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D1/00 | 分类号: | A47D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331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餐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使用的餐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餐椅,一种餐椅,包括第一支架,与第一支架相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架,设置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处于解锁工作状态时,所述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可相互转动,锁定机构处于锁定工作状态时,所述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但是现有技术的两个支架在转动连接关节处采用的是塑料材料,所以机械强度比较差,不提高强度则有安全隐患,目前是通过加厚加大两个支架在转动连接关节处的体积来提高强度,则导致整个连接关节体积增大,比较笨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餐椅,使餐椅的转动连接关节体积小,强度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餐椅,包括餐椅架、设置于所述的餐椅架上的坐位,所述的餐椅架包括上端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的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本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的第一支架本体的上端部的第一金属臂,所述的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架本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的第二支架本体的上端部的第二金属臂,所述的第一金属臂的上端部、第二金属臂的上端部通过转轴相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一金属臂位于所述的第二金属臂的内侧,所述的第一金属臂的上端部向外侧延伸形成第一抵触片,所述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具有相对张开和相对收拢的两个工作状态,当所述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处于相对张开的工作状态时,所述的第一抵触片与第二金属臂的上端部在所述的转轴的上方相抵;当所述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处于相对收拢的工作状态时,所述的第一抵触片与第二金属臂的上端部相分离。
所述的第二金属臂的上端部向内侧延伸形成第二抵触片,当所述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处于相对张开的状态时,所述的第二抵触片与第一抵触片相抵;当所述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处于相对收拢的状态时,所述的第一抵触片与第二抵触片相分离。
所述的第一抵触片从第一金属臂的上端部向外延伸到第二金属臂的外侧,弯折后再贴着所述的第二金属臂的外侧面延伸形成第一阻挡片;所述的第二抵触片从第二金属臂的上端部向内延伸到第一金属臂的内侧,弯折后再贴着所述的第一金属臂的内侧面处延伸形成第二阻挡片,使得所述的第一阻挡片挡在第二金属臂的外侧,所述的第二阻挡片挡在第一金属臂的内侧。
所述的第二阻挡片上具有向一侧凹陷的凹槽,所述的第一金属臂上具有也朝着该一侧凸起的加强筋,当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处于相对张开的工作状态时,所述的加强筋插在所述的凹槽内,当所述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处于相对收拢的工作状态时,所述的加强筋脱离凹槽。
所述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锁定机构,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的第一支架上的第一锁槽、第二锁槽、设置于所述的第二支架上的锁块,所述的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的锁块插在所述的第一锁槽或第二锁槽内;所述的锁定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的锁块脱离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
所述的锁定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的锁块相固定连接成一体的解锁按钮,所述的解锁按钮与所述的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用于使解锁按钮复位的弹性件。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所述的第一金属臂、第二金属臂,所以提高了餐椅在连接关节处的强度,并减小了连接关节的体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餐椅的工作状态图;
附图2为餐椅架张开锁定时的主视图;
附图3为附图1的A-A视图;
附图4为附图1的B-B视图;
附图5为附图3的C-C视图;
附图6为餐椅架部分折叠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餐椅架解锁后部分折叠后的主视图;
附图8为附图6的D-D视图;
附图9为附图6的E-E视图;
附图10为附图6的F-F视图;
附图11为餐椅架折叠后并锁定时的主视图;
附图12为附图10的G-G视图;
附图13为附图10的H-H视图;
附图14为附图10的I-I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未经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66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