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2.8L增压中冷柴油发动机的曲轴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6659.2 | 申请日: | 200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19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靳素华;钱多德;陆荣荣;陈园明;于忠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08 | 分类号: | F16C3/08;F16C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5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2.8 增压 柴油发动机 曲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的部件,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排气量为2.8L增压中冷柴油发动机的曲轴。
背景技术
曲轴是由一个或多个曲拐组成的,每一个曲拐则是由曲轴臂、主轴颈和连杆轴颈三部分组成。曲轴后端装有飞轮,用以驱动其它机械旋转。曲轴前端通过相应传动机构驱动发动机本身的辅助机构。曲轴是发动机中最重要、承载最复杂的零件之一。曲轴在缸内气体压力的压缩及往复和旋转惯性力拉伸作用下,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防止疲劳破坏。目前排气量为2.8L增压中冷柴油发动机的曲轴其拐角处的过渡圆角均设置的较小,这样就会造成应力集中,会加大曲轴的疲劳强度,从而给柴油发动机乃至整车的正常行驶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较大的过渡圆角技术,从而提高曲轴整体的疲劳强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2.8L增压中冷柴油发动机的曲轴,包括由一个或多个曲拐组成,每一个曲拐由曲轴臂、主轴颈和连杆轴颈和平衡重组成,主轴颈和连杆轴颈拐角处的过渡圆角半径为R2.5mm~4mm。
一种2.8L增压中冷柴油发动机的曲轴,所述的主轴颈的直径为φ68mm~72mm,宽度为29mm~33mm;连杆轴颈的直径为φ51mm~55mm,宽度为31mm~35mm。
一种2.8L增压中冷柴油发动机的曲轴,所述的平衡重的宽度为134mm~138mm,臂厚为19mm~22mm,半径为R82mm~86mm。
一种2.8L增压中冷柴油发动机的曲轴,主轴颈和连杆轴颈拐角处的过渡圆角半径为R3.2mm。
一种2.8L增压中冷柴油发动机的曲轴,所述的主轴颈的直径最佳值为φ70mm,宽度最佳值为31mm;连杆轴颈的直径最佳值为φ53mm,宽度为33mm。
一种2.8L增压中冷柴油发动机的曲轴,所述的平衡重的宽度最佳值为136mm,臂厚最佳值为21.5mm,半径最佳值为R84mm。
本实用新型曲轴的主轴颈和连杆轴颈拐角处采用较大的过渡圆角,可以减小应力集中的程度,提高曲轴的疲劳强度,降低了柴油发动机乃至整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曲轴主轴颈、连杆轴颈和平衡重的尺寸设计在提高了曲轴疲劳强度的同时,使得曲轴的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2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由一个或多个曲拐组成,每一个曲拐由曲轴臂、主轴颈(3)、连杆轴颈(2)和平衡重(1)组成,主轴颈(3)和连杆轴颈(2)拐角处的过渡圆角半径为R3.2mm。曲轴的主轴颈(3)和连杆轴颈(2)拐角处采用R3.2mm较大的过渡圆角,可以减小应力集中的程度,提高曲轴的疲劳强度,降低了柴油发动机乃至整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主轴颈(3)的直径为φ70mm,宽度为31mm;连杆轴颈(2)的直径为φ53mm,宽度为33mm。平衡重(1)的宽度为136mm,臂厚为21.5mm,半径为R84mm。曲轴主轴颈(3)、连杆轴颈(2)和平衡重(1)的尺寸设计在提高了曲轴疲劳强度的同时,使得曲轴的结构紧凑。
实施例2
主轴颈(3)和连杆轴颈(2)拐角处的过渡圆角半径为R2.5mm。主轴颈(3)直径为φ68mm,宽度为29mm,连杆轴颈(2)的直径为φ51mm,宽度为31mm。平衡重(1)的宽度为134mm,臂厚为19mm,半径为R82mm。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主轴颈(3)和连杆轴颈(2)拐角处的过渡圆角半径为R4mm。主轴颈(3)直径为φ72mm,宽度为33mm,连杆轴颈(2)的直径为φ55mm,宽度为35mm。平衡重(1)的宽度为138mm,臂厚为22mm,半径为R86mm。其余同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66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