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造分段假捻复丝的假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6103.3 | 申请日: | 2006-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11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兆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市南星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1/02 | 分类号: | D02G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高玉珠 |
地址: | 224500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分段 假捻复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机械的部件,特别是一种在假捻变形机上采用摩擦式假捻组生产一种分段假捻复丝的假捻装置。
背景技术
服装面料市场随着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品质需求越来越向细微化的方向发展,对最终成衣产品的视觉及触觉效果的追求已达到日新月异的地步。现有化纤长丝原料大部分都是通过假捻变形机假捻变型获得蓬松、弹性后再进入下一道制造工序,面料风格一般都是在制造及面料后整理阶段进行设计和进行调整的。目前假捻变形机的假捻装置,一般都是采用摩擦式假捻组对纤维丝进行假捻,所生产出的化纤丝均以产品的均匀性为追求的最高目标。
见图2。目前的假捻装置,其三传动轴上分别设有磨擦盘片,其盘片按其功能分为导入盘、工作盘和导出盘,三种盘片的设置方式一般按照1-X-1方式进行安装。其中,第一个1代表一片导入盘;X为工作盘的片数,其数量根据所加工纤维的粗细度而定,通常在4-9片之间;最后一个1表示一片导出盘。
上述三种盘片的特征和作用分别是:导入盘,为光面盘,表面摩擦系数很低,对丝只起引导和导入作用,不具有摩擦加捻作用;工作盘,为毛盘,表面具有一定的摩擦系数,对由导入盘导入进来的丝条进行假捻加工;导出盘,一般采用光面盘或刀口盘,可将假捻过的丝条导出假捻锭组,同时还具有止捻作用。
按上述方式组装出的盘片,其加工出来的丝条以及制造出来的面料具有很好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因而也带来面料的风格单一之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丝条及制造出来的面料具有高度均匀性和一致性的不足,采用全新的思维突破常规的盘片组装方式,提供一种分段假捻复丝的假捻装置,使得假捻出的丝获得一种可控制的分段假捻复丝,以使在后道制造及染色工艺中采用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工艺,却能获得与传统原料完全不同的视觉及触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方案是,设有一根主动轴(I)和二根从动轴(II、III),三根轴(I、II、III)上设有假捻盘片,其假捻盘片包括一片导入盘、一片导出盘以及4-9片工作盘,导入盘为光面盘,导出盘为光面盘或刀口盘,工作盘为毛面盘,假捻盘片均匀分布在三根轴(I、II、III)上,其特征在于:在4-9片的工作盘中含有一片或一片以上的与导入盘片磨擦系数相同或相近的光面盘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盘片组装时突破常规1-X-1的盘片组装方式,在中间工作盘中串入一片导入盘或光面盘片,这样丝条在经过中间工作盘片中的光面盘片时就会产生有规则的逃捻,从而达到一种风格完全不同的假捻纤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成丝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传动龙带;2-主动轮;3-导入盘;4-工作盘;5-导出盘;6-光面盘。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设有一根主动轴I和二根从动轴II、III,三根轴I、II、III上设有假捻盘片,其假捻盘片包括一片导入盘3、一片导出盘5以及4-9片工作盘4,导入盘3为光面盘,导出盘5为光面盘或刀口盘,工作盘4为毛面盘。假捻盘片一片叠一片的均匀分布在三根轴I、II、III上。在4-9片的工作盘中含有一片与导入盘3磨擦系数相同或相近的光面盘6。
导入盘3和导出盘5因是光面盘,故其磨擦系数相对较小。工作盘4一般为4-9片,本实施例为6片,其中5片为毛面盘4,1片为光面盘6,此光盘面6的磨擦系数与导入盘3相同。
工作盘4中的一片光面盘6,可设于三根轴I、II、III中的任意一根轴上,本实施例设于从动轴III上,如图3所示。
导入盘3根据工作盘4的总数的不同,所在的轴也不同,可在三根轴I、II、III的任一轴上。安装盘片,首先安装导出盘5,然后根据工作盘4、6的盘片数量从下到上一片叠一片的安装在三根轴上,最后一片装导出盘3。故而导入盘3随首4-9片工作盘4、6的数量的变化,所在轴也在变化。本实施例是6片工作盘,故导入盘3正好设于从动轴II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一种突破常破思维的方式进行盘片组装,在中间工作盘中串入一片光面盘6,对丝无磨擦作用。这样在假捻过程中丝条经过该片时就会发生规律性打滑与逃捻。从而形成如图4所示的风格独特的假捻复丝,在后道制造、染色时会形成一种完全不同于常规丝的制造风格与染色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市南星纺织有限公司,未经盐城市南星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61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面板可控式磅秤
- 下一篇:差异化电控产品芯片置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