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锭细纱机聚束纺纱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25357.3 | 申请日: | 2006-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13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顾鸿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贝特尔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H5/72 | 分类号: | D01H5/72;D01H1/02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祖良 |
| 地址: | 21420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细纱机 纺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纱中应用的机械产品——环锭细纱机聚束纺纱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环锭细纱机纺纱时由于经牵伸的纤维束以一定宽度离开前罗拉后即被加捻成纱线,产生了纺纱三角区,造成了很多纤维不能捻入纱中形成毛羽,和加捻过程中纺纱三角区内多根纤维的张力不等造成纱线强力低于纱截面各根纤维张力相等时的承拉能力的总和。为了提高传统环锭纺纱的成纱质量,降低毛羽与提高纱线的强力,必须有效减少或消除纺纱三角区,为此近几年来国内外先后涌现出两类紧密纺装置—负压吸气式与机械式紧密纺装置。由于负压吸气式紧密纺装置结构复杂,不仅改造费用昂贵,而且能耗大,对使用环境和维护保养要求高,使用成本也高等原因,为避免上述的诸多问题,这两三年来国内外又逐步提出多款式机械式紧密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牵伸纤维束离开前皮辊后先经聚束再加以加捻的环锭细纱机聚束纺纱装置,有效地减少纺纱三角区,使纱线的毛羽、强力等成纱质量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引纱皮辊与前皮辊安装于座体上,在引纱皮辊与前皮辊之间设置聚束器,在座体上安装定位板,在定位板上安装定位加压杆,该定位加压杆的一端顶在聚束器上,在定位加压杆与定位板之间设置用于使定位加压杆端部顶住聚束器的弹簧。
座体由上座体与下座体组成,在上座体与下座体的结合部设置两个分别用于安装引纱皮辊与前皮辊的轴的平行孔,在座体上设置顶压槽。聚束器上部中间设置允许定位加压杆插入的孔,在聚束器上部前面与两侧面处分别有圆角,聚束器的右侧中部有弧形挡板,聚束器的下部有磁铁,在聚束器的底部圆柱面上有一聚束槽。
座体安装于摇架上,前罗拉与引纱皮辊及前皮辊接触;在摇架上对应于中罗拉的部位安装中皮辊上肖结合件,在中皮辊上肖结合件上安装纤维居中器。
纤维居中器上有两片超半圆孔板与定位槽,在纤维居中器上设置两个纤维居中槽,每个纤维居中槽的槽宽为2-4毫米,材质为塑料或尼龙,中心距为下罗拉相邻工作面的中心距。两个平行孔的中心距为24-26毫米,在座体的上面设置与平行孔的中心线平行的定位边,及两个定位孔、与一个螺孔。
磁铁的直径为φ2-φ5.5毫米;构成聚束槽的两个侧面为对称的双曲线面,其顶面亦为曲线面,顶面与两个侧面的交接处以圆弧过度,聚束槽的大端为纤维束进口,宽度与高度为5-12毫米,聚束槽的小端为纤维束出口,宽度与高度为0.3-1.5毫米。
与现有的机械式紧密纺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合理,由于采用了可调弹性力与磁力的合力将聚束器吸附在前罗拉表面,导纱皮辊无需另加弹簧力加压在前罗拉表面,纱线断头时的接头更方便,加压定位杆对聚束器同时起到了弹性加压与定位功能,在环锭细纱机上聚束纺纱装置装卸更方便,且不用改变原移纱扁铁动程。
附图说明
图1是环锭细纱机聚束纺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座体1的主视图。
图3是座体1装有前皮辊8、引纱皮辊2的俯视图。
图4是聚束器3的右视图。
图5是聚束器3的主视图。
图6是聚束器3图5的B向视图。
图7是聚束器3图4的A向示图。
图8是纤维居中器9的主视图。
图9是纤维居中器9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环锭细纱机聚束纺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座体1安装于摇架13上,摇架13安装于机架12上,在机架12上分别安装前罗拉11与中罗拉14,其中前罗拉11与引纱皮辊2及前皮辊8接触;在摇架13上对应于中罗拉14的部位安装中皮辊上肖结合件10,在中皮辊上肖结合件10上安装纤维居中器9。引纱皮辊2与前皮辊8安装于座体1上,在引纱皮辊2与前皮辊8之间设置聚束器3,在座体1上安装定位板6,在定位板6上安装定位加压杆5,该定位加压杆5的一端顶在聚束器3上,在定位加压杆5与定位板6之间设置用于使定位加压杆5端部顶住聚束器3的弹簧4。在牵伸部件的作用下,粗纱须条经纤维居中器9以一定宽度的纤维束从前皮辊8输出,即被聚束器3底部的聚束槽7-2紧缩凝聚成相互平行且紧密集合在一起的细实纤维束,再在引纱皮辊2与前罗拉11的钳口处加捻,有效地减少纺纱三角区,实现了减少毛羽、增加纱线强力的紧密聚束纺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贝特尔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贝特尔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53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射式投光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架构及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单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