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频段GSM天线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1300.6 | 申请日: | 2006-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79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季向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2 | 分类号: | H01Q1/32;H01Q5/01;H01Q13/00;H01Q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深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频段 gsm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频段GSM天线,尤其是指一种能够接收不同GSM频段的信号并避免被其它频率的天线模块所干扰的多频段GSM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卫星定位(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技术的发展,车用卫星导航设备也日益普及,除了一般消费者在车上装设的卫星导航设备可供驾驶人知悉目前车辆所在位置与行进方向外,商用车辆更可进一步利用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频段之无线网络将车辆相关信息传回车辆管理中心,使商用车辆的派送管理更有效率。
然而,车用天线规格的多样化,如GPS天线、GSM天线或数字电视天线等,也造成车辆在装设天线时的困扰。若将各式天线分别安装,会因为施工频繁而导致不便,并有可能会造成车体的损伤,而且多个天线分别安装的成本也较昂贵;若将各种天线组合在一起安装,则在使用时可能会产生各频段天线同时运作时互相干扰的情况。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整合接收各频段信号的多频段GSM天线,并避免在接收或传送GSM频段信号时,与其它频段的天线产生互相干扰的问题,以确保各频段信号接收的可靠度,并降低天线装设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频段GSM天线,尤其是指一种能够接收不同GSM频段的信号并避免被其它频率的天线模块所干扰的多频段GSM天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频段GSM天线,其包括一基板、一信号连接端、一接地部、一高频段辐射部、一低频段辐射部、一耦合共振辐射部与一阻抗匹配部,其中该信号输入端、接地部、高频段辐射部、低频段辐射部、耦合共振辐射部与阻抗匹配部皆以平版电路形式设置于该基板上。为避免该多频段GSM天线运作时与其它天线互相干扰,或受到天线模块的其它组件的干扰,故该多频段GSM天线的各部件设置于该基板的外围区域,利用外围区域向外辐射信号,以避免在基板中心区域所辐射的信号受到其它天线或天线模块其它组件的干扰。该基板大致呈圆形,该高频段辐射部、低频段辐射部等皆以圆弧形方式设置于该基板的外围区域,藉此可避免设置于基板中心区域时,易遭受干扰的缺陷。该基板也可为其它形状,如方形或多边形等,而该高频段辐射部、低频段辐射部等同样可以其它形状设置于该基板的外围区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多频段GSM天线以平版电路方式制成,并将天线辐射部设置于基板外围区域,以避免在基板中心区域所辐射的信号受到其它天线或天线模块其它组件的干扰,其适用于与其它天线的整合装设,如GPS天线、数字电视天线等,而不会产生互相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天线模块装设于车辆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频段GSM天线的细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频段GSM天线的效能检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为一天线模块10装设于车辆50上的示意图。天线模块10用以接收无线信号并传输到车上的电子设备,或将电子设备所发出的信号传送出去。该天线模块10包括一外壳12、一立体天线20与一多频段GSM天线30。该立体天线20可包含GPS天线、数字电视天线等。天线模块10可装设于车辆50的车体外部或车室内,然而,无论天线模块10装设于车体外部或车室内,其立体天线20皆需朝向天空,以利GPS信号的接收。因此,当天线模块10被装设于车辆50的外部时,多频段GSM天线30位于立体天线20的下方;而当天线模块10被装设于车辆50的内部时,通常皆装设于挡风玻璃(未图示)上,则多频段GSM天线30位于立体天线20的上方,而整体天线模块10倒置贴附于挡风玻璃上,使立体天线20可保持朝向天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13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