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永磁串联型磁力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0749.0 | 申请日: | 2006-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23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周仲骅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仲骅 |
主分类号: | H01F13/00 | 分类号: | H01F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2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永磁 串联 磁力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永磁串联型磁力装置。作为定位和固定的磁力工具用于机械制造行业。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磁盘都采用通电的方式达到充磁、退磁的目的,其缺点是:
1.传统电磁盘在控制电器发生故障或网路掉闸的情况,被吸持的工件处于失磁状态,可能造成工件“飞出”的事故。
2.传统的电磁盘温升较高,易造成工件变形,不宜于保证较高的加工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电磁系统的铁芯上串联极性不可逆固定磁钢组永磁系统,组成电磁—永磁串联型磁力装置。通过变换电磁系统激磁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实现磁力的叠加或抵消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电磁—永磁串联型磁力装置具有电磁系统及永磁系统。电磁系统由激磁线圈、上铁芯、下铁芯及铁轭座组成。永磁系统由极性不可逆磁钢组、导磁片和隔磁片组成,它们都是平铺、混装紧贴在上铁芯、下铁芯中间。极性不可逆磁钢组是一种内禀矫顽力很高的磁钢,它的N·S磁极方向是难以改变的,并与电磁系统的正向激磁电流产生的N·S磁极方向是一致的。通过电磁系统改变磁场方向和大小,达到两个磁系统磁力线的叠加或消减。它的控制和操作方式如下:①电磁系统持续通正向激磁电流,这时电磁系统的磁场方向与极性不可逆磁钢组的磁场方向一致,电磁系统磁力线和永磁系统磁力线叠加;②关闭电磁系统,由永磁系统极性不可逆磁钢组磁力线单独作用;③电磁系统持续通反向激磁电流使得电磁系统的N·S极性变成与极性不可逆磁钢组N·S极性相反,这时电磁系统与永磁系统磁力线内闭合,整个磁力装置呈无磁状态。在正常的电磁—永磁磁力叠加工作状态下,当电磁系统发生故障或网路停电时,永磁系统将单独起到磁力固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比起传统电磁盘有耗电量低、温升低、安全可靠的显著优点。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电磁—永磁串联型磁力装置结构示意。图3~图5是磁路原理图。
1—磁轭座 2—激磁线圈 3—上铁芯 4—下铁芯 5—环氧树脂胶 6—极性不可逆磁钢组 7—导磁片 8—隔磁片 9—吸持物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是电磁—永磁串联型磁力装置结构示意,图1是正视图,图2是俯视图。其主要部件是电磁系统及永磁系统。电磁系统由上铁芯3、下铁芯4、铁轭座1、及激磁线圈2组成。永磁系统由极性不可逆磁钢组6、导磁片7和隔磁片8组成。极性不可逆磁钢组同导磁片、隔磁片夹在上、下铁芯之间;激磁线圈套在上、下铁芯上;下铁芯与铁轭座平面紧帖,然后用环氧树脂5将它们都固定和密封起来。吸持物9吸合在上铁芯与铁轭座上。
图3~图5是磁路原理图。
图3是电磁系统与永磁系统磁力叠加原理图。电磁系统激磁线圈持续正向通电,电磁场磁力线的N·S极方向与极性不可逆磁钢组磁力线的N·S极方向一致,此时吸持物受到电磁系统磁力线ΦE和永磁系统磁力线ΦP的两个同向叠加的作用力,磁性较强。
图4是永磁系统原理图。图示中电磁系统断电后,永磁系统中极性不可逆磁钢组单独作用,形成一个恒定的永磁磁场。
图5是无磁状态原理图。图示中电磁系统的激磁线圈通以持续的、大小恰当的反向电流,使电磁系统磁力线的极性方向与永磁系统磁力线的极性方向相反,并且大小等值,使它们的磁力线完全内闭合,形成无磁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仲骅,未经周仲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07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茎类制取生物柴油
- 下一篇:架线蓄电池混合电力防爆式交直流牵引电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