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线圈控制的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20325.4 | 申请日: | 2006-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23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蒋锡骅;李进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锡骅 |
主分类号: | H01H33/38 | 分类号: | H01H33/38;H01H33/6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6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线 控制 双稳态 永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行业中的中低压真空开关领域,特别是涉及中低压真空开关的双线圈控制的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中低压真空开关操动机构有传统弹簧操动机构,该操动机构零部件数量多,成本高,特性不稳定,可靠性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真空开关的要求。近年来出现了永磁操动机构,其零件总数比弹簧操动机构低一个数量级,而其中的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是永磁操动机构中出现最早、技术最较成熟的品种,但已有技术的该操动机构的合闸或分闸都是单线圈操作,操作之始,动铁芯都处在由永磁体所产生的强大磁吸合力吸合在开或合的位置上,因此向分或合线圈供电的电源需十分强大,消耗电力,线圈本身也要求有加强的电气和力学性能,做的粗大。
本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人经长期中低压真空开关的开发研究和生产实践,以及对市场需求进行的调研,开发提供一种性能稳定可靠,成本低、轻巧的双线圈控制的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线圈控制的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包括线圈、动铁芯、静铁芯、永磁体。其特征在于合闸线圈和分闸线圈分别处于永磁体中心轴线上,固定在静铁芯内的左右两则。永磁体设在合闸线圈和分闸线圈之间,动铁芯贯穿于静铁芯、合闸线圈、分闸线圈的中心轴线上。分闸线圈和合闸线圈都设有抽头、分闸线圈和合闸线圈抽头的抽头点将线圈分成两部分的匝数之比为3∶1至1∶3,优选为1∶1至1∶2,分闸线圈的部分匝数与合闸线圈的全部匝数或合闸线圈的部分匝数与分闸线圈全部匝数与电源串接,通电完成合闸或分闸操作。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线圈控制的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中,由动铁芯-永磁体-静铁芯-动铁芯而形成闭合磁路,动铁芯可在静铁芯中沿轴线作双向直线运动,即上下或左右直线运动。当合闸时,分闸线圈的一部分和合闸线圈的全部与电流串接相通,分闸线圈的接入部分在通电后产生使永磁产生的磁吸合力削弱磁场,形成“解锁”,而合闸线圈则产生磁场拉动铁芯,共同完成合闸操作(图2)。当分闸时,合闸线圈的一部分和分闸线圈的全部与电流串接,合闸线圈接入部分通电时能削弱永磁磁吸合力,形成“解锁”,而分闸线圈则产生磁场拉动铁心至合闸位置,共同完成分闸操作(图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线圈控制的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的特点是结构独特新颖,性能优异可靠、零件数少、轻巧,可显著减低电源容量,耗能小,成本低,是新一代双线圈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新产品,可广泛应用于中低压真空开关配套中。
附图说明
图1为双线圈控制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线圈控制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右侧一半合闸结构示意图。
图3双线圈控制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右侧一半分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用下列具体实施方案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列具体实施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线圈控制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包括合闸线圈1、分闸线圈2、动铁芯3、静铁芯4、永磁体5、合闸和分闸线圈分别固定在静铁芯内的左右两侧,永磁体设在其两线圈中间,动铁芯贯串于中心轴线上,可在静铁芯中沿轴线作双向直线运动,由动铁芯-永磁体-静铁芯-动铁芯形成闭合磁路,在分闸线圈和合闸线圈上设有轴头6、其轴头点位于两线圈的匝数1/3处,长闸线圈的轴头与合闸线圈线头与电流串接,构成操动机构,当合闸时,分闸线圈的一部分和合闸线圈的全部与电流串接相通,由于分闸线圈电流接入部分通电后削弱由永磁产生的磁吸合力,形成“解锁”,合闸线圈进行动铁芯拉动至合闸位置,共同完成合闸操作(见图2)。当分闸时,其合闸线圈与分闸线圈作用相互互换,成分闸操作(见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锡骅,未经蒋锡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203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U形交叉螺旋管的管壳式换热器
- 下一篇:新型加弹机升丝器尾丝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