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打气筒气嘴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17966.4 | 申请日: | 2006-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49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黄英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英哲 |
主分类号: | F04B53/10 | 分类号: | F04B53/10;F04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红力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气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来连接被充气物的充气嘴装置。
背景技术
充气嘴普遍被设置在诸如车辆轮胎等被充气物;当需要充气时,将设在输气管的气嘴或打气筒的气嘴连接于该充气嘴,便能操作打气筒将气体打入被充气物内。
一般的充气嘴进气口均设有气阀顶针;当气阀顶针不受到外力作用时,被充气物内部的气压会促使气阀处于密闭状态,以避免气体外泄;当外物对该气阀顶针施加作用力时,则会开启该气阀,从而使被充气物的内部与外界相通,使气体能够排出被充气物外,或是将气体充入被充气物内。
对轮胎等被充气物进行打气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其中一种是将结合于输气管的气嘴连接于设在被充气物的充气嘴,而输气管则连接于打气筒或空气压缩机,再将气体经由输气管与气嘴打入被充气物。另一种方式则是直接将设在打气筒的出气口的气嘴连接于充气嘴,从而由打气筒将气体经由气嘴打入被充气物。
图6与图7为显示公知气嘴的结构,是在一外壳A的内空间设置一顶心管E、一套体D,与一气嘴塞C,再以一帽盖B将外壳A的内空间封闭;所述气嘴塞C套于顶心管E外径;套体D再套设于气嘴塞C与顶心管E的外面。该顶心管E突出外壳A的第一端E1可以连接于输气管;帽盖B可以连接于被充气物的充气嘴,进而使顶心管的第二端E2抵掣于充气嘴内的气阀顶针,造成气阀开启而能从中心孔E4充入气体。
所述公知气嘴的顶心管E结构是在一管体的外径适当位置形成一凸缘E3,藉由该凸缘E3将顶心管E分隔为第一端E1与第二端E2,第一端用来连接输气管,第二端用来抵掣于被充气物的充气嘴。由于气嘴的外壳A与顶心管E之间必须可以自由旋转,才能将连结合于外壳A的帽盖B锁于充气嘴,因此必须在气嘴塞C与顶心管E的部分外径套设金属材质制成的套体D,以避免橡胶材料制成的气嘴塞C和外壳A的内径产生大摩擦阻力而影响外壳的旋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公知气嘴的结构,必须在外壳内径与气嘴塞之间设置一套体,以做为隔离气嘴塞与外壳而避免气嘴塞与外壳内径直接接触而影响外壳旋转,因此,其制作过程较繁复、组装较不易,致使成本无法进一步降低的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于提供一可容纳气嘴塞与顶心管的气嘴塞组座,该彼此分离的气嘴塞组座与顶心管的组合,可以取代前述公知气嘴之一体成型的顶心管功能,同时又能取代公知套体的隔离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技术手段,是以机械加工或一体成型的技术设置一气嘴塞组座,该气嘴塞组座的一端部设有扩大直径的头座,该头座具有可容纳气嘴塞与顶心管的腔室,藉由该头座的侧壁介于气嘴塞与外壳内径之间而提供隔离功能,以避免橡胶材质的气嘴塞与金属材质的外壳彼此接触而影响外壳的旋转功能,完全可取代公知的套体。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技术手段,在于所述气嘴塞与顶心管设于该气嘴塞组座的腔室后,恰好使顶心管的出气孔与气嘴塞组座的输气孔对应在一直线,因而不影响其充气功能,完全可取代公知一体成型的顶心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技术手段,在于顶心管组合于气嘴塞的贯穿孔时,进一步藉由设于顶心管的凸缘与设于该贯穿孔端部的凹缘配合而定位,以避免顶心管从气嘴塞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顶心管组合于气嘴塞,气嘴塞再组合于气嘴塞组座的腔室内,且气嘴塞组座再组合于外壳的内空间后,再以一帽盖封闭位该内空间的端部,以避免气嘴塞组座从外壳脱离。
本实用新型藉由气嘴塞组座的头座侧壁隔离气嘴塞与外壳,以避免橡胶材质的气嘴塞与金属材质的外壳彼此接触而影响外壳的旋转功能,完全可取代公知的套体,且不影响气嘴塞组座与顶心管间的气体流动路径,完全可取代公知一体成型的顶心管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藉由该顶心管与气嘴塞组座分离的设计,得以简化制作过程,组装更为容易,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主要组件组合关系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显示图1的组件的平面剖视分解图。
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的组合平面剖视图。
图4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顶心管与气嘴塞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4的顶心管与气嘴塞组合后的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图6为显示公知气嘴的组件结构的平面剖视分解图。
图7为显示公知气嘴组合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图中所示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外壳
10 内空间
11 第一内螺纹
12 第二内螺纹
2 帽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英哲,未经黄英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179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儿童车座位
- 下一篇:一种星轮行星轮可转换式登楼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