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段对称涡壳导流环多级离心泵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12070.7 | 申请日: | 200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93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周;陈晴;赵自成;于湘智;彭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4 | 分类号: | F04D29/44;F04D13/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晓兵;李玉盛 |
地址: | 400030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称 导流 多级 离心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级离心泵,尤其是采用涡壳形压水室及导流环结构的节段对称涡壳导流环多级离心泵。
背景技术
在离心泵领域,高压离心泵均为多级,多级离心泵有轴向剖分和径向剖分两种形式。轴向剖分都制造成上下两个壳体,都采用涡壳形压水室,无法分段,当泵的扬程参数需要加大时,只能采用重新设计壳体,从而使泵的生产成本大,销售困难,且适应用户参数变化的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径向剖分的多级离心泵,即为我国的节段式多级离心泵,该类泵均采用导叶式及环形压水室,它虽然可以根据用户的扬程要求而变化泵叶轮及壳体数量,但在泵无法用变化叶轮、壳体数量来满足要求,而采用切割叶轮方法时,泵的效率将有较大幅度下降,能耗上升,同时,离心泵采用导叶及环形压水室的效率均比涡壳形压水室低2%~4%,特别对于低比转速离心泵,其效率更是低3%~6%。
在环行压水室的多级离心泵中,叶轮中流出的水是有一定液流角的,而环行压水室在收集叶轮出口液体时无导流装置,叶轮出口的高速液流从各个流道中流出进入压水室,产生严重的相互撞击而损失能量,叶轮出口液流在进入环形压水室前,与环腔切线成一定夹角,进入环形腔后,由于有向一个方向运动的趋势,而液流向泵出口流出时又有以最短距离流出的趋势,因此,环形压水室中液体能量不仅有严重的撞击损失,而且有严重的混合损失,使环形压水室比涡壳压水室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将径向剖分泵与轴向剖分泵的优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效率较高的节段对称涡壳导流环多级离心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节段对称涡壳导流环多级离心泵,包括离心泵体,离心泵体内设置的后轴承部件、托架、高压进水端、后导流体、轴、后叶轮、后导流环、出水段、前导流环、前导流体、前叶轮、进水段、前轴承体,在出水段上对称设置的出水道和前输水道,其特征在于:在出水段上设置对称的前导流涡壳和后导流涡壳,在前导流涡壳内设置前导流环,在后导流涡壳内设置后导流环,前导流环与输水流道连通,后导流环与出水流道连通。
更进一步的特征是:前涡壳环流道和后涡壳环流道开口度随着导流环径向尺寸增加逐渐增大,最终与涡壳的轴向宽度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节段对称涡壳导流环多级离心泵,具有如下特点:
1、在节段多级离心泵中,吸收了涡壳压水室的优点,使液流在压水室中向一个方向流动,避免了混合损失,提高了离心泵效率。
2、导流环的叶片安放角也与叶轮出口液流角相一致,导流环叶片尖端做成尽量薄,这样使叶轮出口液流顺利导入涡形压水室中,并且使液流向一个方向流动,避免了压水室的撞击损失合和混合损失。
3、加装导流环,使涡壳形压水室的基圆直径随叶轮直径改变而变化;可以在同一涡壳上装配不同直径的叶轮而使泵的效率不会下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2是出水段(件9)结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前导流环(件10)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1-离心泵体,2-后轴承部件,3-托架,4-高压进水端,5-后导流体,6-轴,7-后叶轮,8-后导流环,9-出水段,10-前导流环,11-前导流体,12-前叶轮,13-进水段,14-前轴承体,16-出水道,17-前输水道,19-前涡壳,20-后涡壳;
现有技术中的节段多级离心泵,包括离心泵体1,离心泵体1内设置有后轴承部件2、托架3、高压进水端4、后导流体5、轴6、后叶轮7、后导流环8、出水段9、前导流体11、前叶轮12、进水段13、前轴承体14等,在出水段9上对称设置有出水道16和前输水道17,出水道16作为高压流体流出离心泵体1的管道,前输水道17作为经前端加压的流体输送到多级离心泵后端的叶轮;流体从进水段13进入离心泵体1内,经轴6、前端的多个前导流体11、前叶轮12的作用,加压后经前输水道17进入到离心泵体1后端;在离心泵体1后端,经轴6、后端的多个后导流体5、后叶轮7的作用,加压后从出水段9的出水道16流出离心泵体1。作为现有技术,对节段多级离心泵的公知部分不再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120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锥插拔式电缆分接箱
- 下一篇:一次性瓶式输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