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被动式音箱振动板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109099.X | 申请日: | 2006-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96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培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培彦 |
| 主分类号: | H04R1/20 | 分类号: | H04R1/20 |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志萍 |
| 地址: | 201613上海市松江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被动式 音箱 振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被动式音箱振动板,尤其是涉及一种弹性体包覆成型的被动式音箱振动板。
背景技术
在现阶段日新月异进步的科技时代,电子产业上追求精美小巧。当今的电脑、手机等相应产品无不是如此。但相应的音响产业也一应而生如此概念的导向,在目前的音响发展趋势上进行着下面几方面的改变:
1、喇叭的耗能与体积上的缩小,但又要求功率的增大。
2、音箱强度由以往的厚重而改变轻薄,相对更要求强度的增加。
3、音箱由大变小,相对内容积变小。
4、在设计上功率越来越大,来吸引更大卖点。
5、设计上力求可数字化,方便设计与容易量产化,可达成成本降低。
但在某一部分中局限一定的瓶颈,如音频在高频与中频部分不需大容积的体积可达成好的效果,但在低频与超低频部分就非常关联与大容积的问题。而现有采用的被动式音响(俗称假喇叭),由于是利用现成胶边与鼓纸用胶水胶合方式将三个零件固定在一起形成,因而不仅不易保证精度,更因在高度上无法缩减,因而无法使音响在要求高品质条件下,进一步有效缩小体积。
故如何使音箱小型化但具有高品质表现是现今极欲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可缩小音箱体积并具有很好的音质表现,并在中、低、超低频表现尤为突出,精度高、组装方便的被动式音箱振动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被动式音箱振动板,包括基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基体为弹性体,具有位于基体中部内设有中心载重体的主体部分,位于基体外围的边框部分,以及连接主体部分与边框部分的挠性连接部分。
所述的中心载重体可包覆在基体内部,亦可固定设置在位于基体中部的预设凹座内。
所述的边框部分内部还可包覆有骨架。
所述的基体可以做成方形、或椭圆形、或圆形、或球形等的片体状。
所述的边框部分的预定位置上还可设有与音箱装配用的装配孔。
所述的基体可以采用热塑性或热固性材料制成。
所述的边框部分还可连接有与其结合成一体的铁盒或塑料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振动板由以往的三个部件简化成一体包覆成型的单一部件,因而厚度大幅缩小,从而可缩小音箱体积,使音箱变得更为精美、小巧;
2、本振动板采用热压或注塑方式一体成型,制作方便,产品质量好,解决以往采用胶合方式存在的制作麻烦、次品率高、易造成污染等的问题;
3、本振动板结合在共鸣箱体上,利用弹性体以及中心载重体和挠性胶边的作用能产生优异的缓冲和共振效果,从而达到良好的音频效果,在中、低、超低频表现尤为突出;
4、组装方便,并利用弹性体更易保证与箱体之间的气密性;
5、通过控制中心载重体和挠性胶边特性,可方便数据化计算,增加稳定性;
6、应用广泛,从大型音响一直到IT产业上的手机或MP3、MP4声音播放器,本振动板均可被设计在其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正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九的外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十的外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本被动式音箱振动板的基体为热固性或热塑性弹性体,外形呈方形的片体状。其中基体中部为本振动板的主体部分1,其内部包覆有塑料或金属等材质的中心载重体4,使用时振动板的主体部分1与箱体一起产生共振,而产生低沉的音频效果。基体外围为与箱体结合用的边框部分3,在该部分上设有装配孔5,本振动板通过螺丝,另可在边框加压条而装配于箱体上,故组装非常方便,再利用自身的弹性体包覆与箱体之间具完美的气密性。挠性连接部分2为厚度小于主体部分和边框部分的薄的胶边,其表面呈弯曲状,连接于主体部分1与边框部分3之间,利用胶边的挠性使主体部分1产生起伏的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培彦,未经王培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090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面反射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
- 下一篇:用于沼气池的太阳能供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