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测不同工况用的便携式摩托车尾气分析仪无效
申请号: | 200620108571.8 | 申请日: | 2006-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20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红岩 |
主分类号: | G01N27/407 | 分类号: | G01N27/407;G01F3/00;G01M1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俞润体 |
地址: | 310018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同 工况 便携式 摩托车 尾气 分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尾气分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既能分析尾气成份又能测量尾气流量、还能测量车辆行驶速度的测不同工况用的便携式摩托车尾气分析仪。
背景技术
摩托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CO、HC化合物等有害气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几乎所有便携式摩托车废气检测还停留在使用怠速法上,已不符合我国在2005年颁布的“GB 19758-2005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的要求。另外,目前的摩托车尾气检测一般只能检测尾气成份,不能检测摩托车行驶时排放的尾气流量及行驶速度,功能单一,不能对摩托车行驶中排放的尾气进行全方面的分析。因而研究开发工况法多参数测量摩托车尾气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摩托车行驶中既能测量尾气的成份又能测量尾气的流量、还能测量摩托车的行驶速度的测不同工况用的便携式摩托车尾气分析仪,主要解决已有的尾气检测仪只能在一个工况下测量尾气成份不能测量尾气流量的技术问题,同时解决已有的尾气检测仪不能测量摩托车行驶速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中央处理模块、气体采样单元以及为整个分析仪提供工作电源的电源模块,所述的气体采样单元连接气体电化学传感器,气体电化学传感器连接信号转换和处理单元,信号转换和处理单元连接中央处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上还连接有液晶屏、微型打印机、键盘输入单元,所述的中央处理模块为工业计算机主板,所述的键盘输入单元为触摸屏,所述的信号转换和处理单元还与气体流量测量单元相连。气体流量测量单元获取摩托车排放的尾气流量数据,气体采样单元过滤尾气中的粉尘和水份送气体电化学传感器获取尾气成份数据,这些数据通过信号转换和处理单元送给工业计算机主板,经过工业计算机主板内存贮的工作程序的处理,将有关信息送液晶屏显示,同时也可送微型打印机将数据打印出来,实现不同工况下多参数测量。工业计算机主板功能强大,运行可靠,还带有USB口和PS/2口,可以接鼠标或键盘,带有的网络接口可接网线,带有的串口可以接串行数据线,具有很好的功能扩展功能。触摸屏体积小,而且美观,确保整个分析仪体积较小,便于携带。
作为优选,所述的信号转换和处理单元上还连接有转速测量单元。转速测量单元中的霍耳传感器测量摩托车的转速,可将霍耳传感器的主体固定在摩托车前支架上,磁铁放置在摩托车的轮辋上,获取摩托车发动机的工况信息,该信息也通过信号转换和处理单元送给工业计算机主板,经过工业计算机主板内部预置的工作程序的处理,将车速数值送液晶屏显示,同时也可送微型打印机将数据打印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选用工业计算机主板作为中央处理模块,增强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可靠性;选用触摸屏,确保整个分析仪体积小而且美观,便于携带;在信号转换和处理单元上连接气体电化学传感器、气体流量测量单元、转速测量单元,使摩托车尾气的成份、排放流量、摩托车的行驶速度都可以在液晶屏上显示出来,同时可由微型打印机将相关数据打印出来,实现工况法多参数测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连接框图。
图中1.工业计算机主板,2.气体采样单元,3.气体电化学传感器,4.信号转换和处理单元,5.液晶屏,6.微型打印机,7.触摸屏,8.气体流量测量单元,9.转速测量单元,10.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测不同工况用的便携式摩托车尾气分析仪,如图1所示,以工业计算机主板1为核心,工业计算机主板1与触摸屏7、液晶屏5、微型打印机6、信号转换和处理单元4相连,气体流量测量单元8、转速测量单元9与信号转换和处理单元4相连,气体采样单元2连接气体电化学传感器3,气体电化学传感器3再与信号转换和处理单元4相连,还包括为整个分析仪提供工作电源的电源模块10。工业计算机主板安装有WINDOWS98系统,内部存贮了用VB6.0编写的工作程序。
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红岩,未经陈红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1085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作为低空应急降落伞的晴雨伞
- 下一篇:新型烘干设备